首页 -> 2003年第10期
来函照登
作者:佚名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第一封
××先生:
样刊(《名作欣赏》七期)收到,没想到贵刊处理速度如此之快——我的专业是鲁迅研究与新闻评论学,写赏析文字这是头一回,多谢厚爱,日后我将继续尝试多写一些,还望指正。
为贵刊的雅俗共赏和收藏价值,我愿成为联谊会员,并以邮购方式——外国人抬举朋友,辄曰:买你大著!此乃真支持。
寄上去年草成的文字一篇,该文在师友中小有流传——网上亦有“名作”,重读每每热泪欲零。若不便用,可随意弃之,窃以为寄稿亦是真诚的感谢。即叩
编安!
宋立民2003728
编者附记:像湛江的宋立民先生一样,本刊老作者、老朋友李元洛先生也从长沙打来电话,说要自己订阅《名作欣赏》,让编辑部取消赠阅,以表示对刊物的支持。当然,对刊物的厚爱和支持,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方式,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朋友想到刊物生存的艰难,愿以订阅的方式给予支持,也像外国人抬举朋友那样,说:订阅贵刊!那我们当然高兴和欢迎,并谨向朋友们道一声:谢谢!
第二封
主编先生:
您好!首先感谢贵刊将我给您的信发表于第八期“读者指点”专栏,我更希望它会引起更多的专家和语文刊物来关注中学语文教学。与此同时,我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更感谢贵刊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关心,因为这毕竟是“造福子孙的重要方向,是刊物的育人‘功利心’。很多人瞧不起与语文教育有关的刊物,其实办好这样的刊物,使它好看、活跃而不匠气,甚难”。(唐韧语《名作欣赏》2003.8P7)实质上,贵刊在这方面已经有了非常具体而且有效的举措。比如,“语文讲堂”“鉴赏文谭”“读者指(评)点”等栏目的创办和建设,确实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非常切实有力的帮助。“语文讲堂”中的文章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多种阅读经验和具体的阅读方式,而“鉴赏文谭”中的文章则是直接地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传授鉴赏方法,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又如,孙绍振先生的《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己》(2003.8P18-23)作为“在全国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报告之一”,以《荷塘月色》的“解读”为例,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来探究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内容具体而精细,说理透辟而中肯,实在是中学语文教师“重新学习,从根本上提高自己”(孙绍振语《名作欣赏》2003.8P18)的好教材。
当然,在这里,我还想特别地提醒主编先生的是,一定要把《名作欣赏》办成高品位高格调的文学和语文刊物。就我所知,《名作欣赏》的读者不但有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还有不少是有较高文学素养的“知识分子”(这里的“知识分子”或许是包含了大中学语文教师,但其范围肯定大于“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这里姑且不做逻辑上的判断)。如果《名作欣赏》只是一味地为中学语文教学服务,定位为普通的中学或大学语文教学刊物,那么,她或许在获得一小批读者的同时,又会失去一大批读者。事实上,贵刊也只是将“语文讲堂”作为重点栏目之一,而内容更加丰富,特色更加鲜明。语文教师和学生“钟情”贵刊,正在于她的高雅的品位和格调。于此,并非特别地“吹捧”她,实质上,具有较高品位的语文杂志还有《文史知识》《古典文学知识》等等。但是恰如魏家骏先生所言,《名作欣赏》“活泼开放,新意迭出”,“栏目相对集中,令人耳目一新”,不少文章“开了赏析文章写作的新风,文笔活泼流畅,一扫高头讲章的古板与拘泥,令人击节赞赏”。(2003.4P5)
那么,《名作欣赏》怎样才能继续保持她的高品位和高格调呢?或者说,《名作欣赏》怎样才能办出更高的品位和格调呢?愚以为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精选“名作”。有的“名作”太长,似乎不宜全文刊载。第二,赏析文章要有高品位,具体而言,就是要新、实、深、细。观点新颖,内容实在,见解深刻,分析精到。像张福庆的《李商隐爱情诗与“朦胧美”》(2000.3)吴功正的《梦窗词五首审美赏析》(2002.3)李怡的《现代文化的读本:中国新诗的几个文本》(2002.4)顾农的《重读〈项链〉》(20026)周先慎的《琐碎中有无限烟波》(2003.1-2)孙绍振的《解读文学经典的意义》(2003.4)等文章不但给读者审美的享受,而且给读者一种解读的“示范”。这里很自然地又联想到袁行霈先生讲解魏晋文学和唐代诗歌时,对陶渊明的分析,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贺知章《咏柳》、李白《行路难》《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的讲解,字斟句酌,细腻准确,非常地道,简直教人终身难忘。第三,要继续建设一种良好的学术风气。《名作欣赏》的“争鸣茶座”栏等不少相互“商榷”的文章,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大家以一种公允平和的学术精神来对待不同见解,很好。大家能够甚至乐于接受“商榷”乃至批评,实属不易。这种作风应当鼓励,应当培育。
因为我是一个语文教师,还要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名作”,所以也还要继续阅读《名作欣赏》,所以我也非常关心她的成长,也真心希望她越办越好,越办越美。
在如此酷热难耐的日子,祝《名作欣赏》主编先生及全体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李安全20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