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8期


“故乡”何处

作者:苗六计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曾经有一学生,手捧李白的《静夜思》问我:“本诗中李白思念的‘故乡’是指何地?”回答这一常识性的问题竟让人好生为难。陇西城纪?中亚碎叶?还是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按理,对于一个普通的作者而言,怎么回答都有一定理由。可涉及到李白,问题难免要复杂化。李白毕竟是李白,一个浪迹一生萍踪无定的大旅行家,一个受过儒、道、佛三家思想浸染的天纵奇才,有关他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个难解的谜,更何况这是一个曾让多少论者皓首穷经莫衷一是的问题呢?
  了解李白的人,都知道李白那世所罕见的故乡情结。二十五岁出蜀时那样的豪情万丈壮怀激烈,然船到荆门就乡愁顿生,唱道:“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出蜀十年后的一个春夜,诗人在洛阳城上听到“玉笛暗飞声”,不觉又触动乡思,写下了“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2。出蜀三十年后的又一个春天,诗人在安徽宣城看到杜鹃满山,仿佛听到了家乡子规的啼唤,吟出了令人心酸的思乡佳句:“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3多少次,诗人的心弦似被神手拨动,猝不及防地想到家乡;多少回,诗人让目光越过重重烟霭,投落在熟悉的巴山蜀水。一个对四川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如此迷恋的诗人,他的故乡为什么不是四川呢?
  仅止于此,答案未免草率。现实的对位应该是不错的,然就像余秋雨先生问的,一个“写下中华第一思乡诗的诗人”为什么“总也不回故乡?”公务繁忙吗?不,“他一生都在旅行,也没有承担多少推卸不了的要务,回乡并不太难,但他却老是找陌生的路去跋涉。”4甚至让人怀疑李白简直就没有故乡。
  有一个地方,我们的诗人终生朝思暮盼、魂牵梦绕。这个地方是如此的魅力无穷,以致诗人不知多少次地长吁短叹,终生都盼“归”如“家”,这个地方就是长安。
  李白对长安的牵念是远胜于四川的。特别是他离开长安以后,这种牵念就愈发镂骨铭心。在梁园(开封),诗人曾低眉长吟:“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5在金乡(山东),诗人又临风高呼:“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6在金陵(南京),诗人登凤凰台时又凭台喊出“长安不见使人愁”7。在江南,诗人还质问苍天:“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8在黄鹤楼,在洞庭湖,五十九岁的诗人两次借贾谊身世感叹自己的命运:“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9“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10在诗人的心中,长安就是“旧国”,就是“故园”,就是该“归”之“家”。因此,一生中,不论是青丝少年,还是花甲之躯,不管是塞北大漠,还是水乡江南,不管诗人的脚跟踩踏在什么地方,目光却总是聚焦在京城,那一片牵动作者心弦的繁华之乡。
  那么,对于李白来说,长安的魅力究竟何在?答案不难找出。那里,是天子脚下,是作者展露才情实现抱负的最佳场所。
  “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11}“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12}李白对自己的才能是颇为自信的。为实现“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李白不只一次地推销自己,《与韩荆州书》就是明证。在诗人看来,长安就是能够舒展才华的理想场地。诗人如痴如醉地希望得到天子的赏识,在诗人心目中,天子居住的长安就是一处圣地、一块乐土,还有什么地方能比长安更有吸引力呢?不妨追问诗人,当他终于被玄宗征召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时候,他为什么不去“低头思故乡”呢?
  由是观之,破解《静夜思》中的“故乡”应从两方面考虑——现实的故乡和心灵的故乡。现实的故乡无疑是指四川;而心灵的故乡应该指向长安,指向像长安一样能够让作者施展才情实现抱负的地方。那里是作者精神的依附点,灵魂的落脚处,理想的栖居地,是不归的心灵家园。试想,当明月洒窗照到床前,作者从梦中醒来,举头望月,感叹四海飘零仍功业未就,怎么会不扣问一下精神的家园呢?可以假设,只要李白的意志不得满足,才华不能舒展,即使他身在四川老家,“举头望明月”后,还会“低头思故乡”的。假设不妨再大胆些,假如《静夜思》中作者当时扣问的确实是心灵的“故乡”的话,千载而下,又有谁会给诗人诠释正音呢?
  实际上,破解李白的“故乡”之谜的意义远不只这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诠释我们可以透视出一个旷世奇才的心灵脉搏,甚至可以透视出一大批文人的心理走向。通过李白,我们进而可以印证屈原“上下求索”的究竟是什么,韩愈感叹“云横秦岭家何在”时的心态,陆游为什么会“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其本质,都是对心灵家园的苦苦追寻。
  
  
  1《渡荆门送别》
  2《春夜洛城闻笛》
  3《宣城见杜鹃花》
  4余秋雨《乡关何处》
  5《梁园吟》
  6《金乡送韦八至西京》
  7《登金陵凤凰台》
  8《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9《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10《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三)》
  {11}《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12}《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