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8期


低俗缘何得高宠

作者:刘贞福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本人曾撰《暗香疏影尽风情》一文,对林逋诗《山园小梅》多所褒扬,也指出它的内在意蕴的不足。过后再读此诗,味道越读越坏,觉得可以从反面评说一番,此举未曾见过,试之何妨。
  我以为,林氏小梅诗是一首秀句挺拔而整体败落的诗。诗人过多地自我欣赏,词语不避轻佻艳俗,诗的境界不甚高,不仅比历史上其他有名的隐逸诗人的诗作不如远甚,甚至不及他本人的其他诗作。我们先从几个关键词语透视诗中的瑕疵。
  1风情。我在《暗香疏影尽风情》一文中提到,“占尽风情向小园”在诗中具有提领作用,全诗即是写小梅自己和旁观者(霜禽、粉蝶)如何欣赏这一“风情”。“风情”之多义大概有:A风土人情;B风采神态;C风月之情。综看全诗,尤其参看后面的“偷眼”“断魂”和“相狎”等词,可以推断这里的取义应为B、C两项。如果光是B项还好,因为在古诗中或有所见,古之隐逸者不乏自品自赏其风采神态的行为和习惯;可是加上了C项,便流于艳俗了。李后主有“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之句,其中“风情”含有C项之义,那是他怀有后主的没落、惭愧的心态;林逋的“风情”岂止占有,乃是“占尽”,这正是自迷自恋的心态的笔录。
  2偷眼。“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是侧面描写小梅的绰约风姿和诱人魅力的诗句。“偷眼”是霜禽留下的一个精彩影像,而且是特写镜头,可惜表现的是一种贪婪而低俗的动作和表情,向人们暗示霜禽不健康的心态和品格。“偷”字是劣字,在这里劣字用如优字,是诗人对词语信息符码判断和选择的失当。
  3断魂。谓因神往而丧魂落魄,表衷情之綦切。“断魂”不比“偷眼”更雅,它除了表现贪婪而低俗的动作和表情之外,还表示贪婪的“结果”——魂断于情,命丧于欲。如果说从“偷眼”看出阴鸷、阴险的本性,那么从“断魂”便看出愚蠢、可怜的本性了。这里的“断魂”和上文的“偷眼”可算作全诗中劣等词语,既写出了禽类蝶类的原始欲念,又暗衬出了小梅的招摇和骄矜的神态。
  4相狎。按首联起,颔联、颈联转,尾联合的规律,尾联“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本该“合”,但现实是“转”,即转换叙述对象、叙述角度。诗人直接亮相了,他的“微吟”好像很朴素很高雅,其实不然,以“相狎”的态度方式传达“微吟”显得过于亲昵而有失庄重了。“狎”,古词多义,根据语境应取义“亲近”,甚至还有“嬉戏”之义,此词此义,此情此景,距“可远观而不可以亵玩焉”的古来君子风度风气相去远矣。至此小梅经历了两重热闹和关照,一是霜禽、粉蝶带给的,一是“微吟”诗人带给的,可以见到小梅不甘寂寞、喜人尊宠、引人“相狎”的习性和风格。
  诗的词语总是蕴含有意味的意象,各个意象又组合营造成特定的意境。林诗这些词语给读者的阅读传带什么样的意象和意境?就意象而论,诗作立象有媚态无傲骨。其中的小梅作为主要意象,显示复杂多变的性格,她先是卓然独立,不染纤尘,清高孤傲(见于前两联),却忽而媚俗,尽弃操守(见于后两联),说到底是性格中缺乏纯正性和高贵性;霜禽、粉蝶是次要意象,显示性格的单一性,那就是贪婪本色、落魄情态,全是俗类;诗人同样是次要意象,也显示性格的单一性,吟风弄月,怜香惜玉,带有脂粉气、头巾气,这似乎不是现实中的林和靖。就意境而论,诗作境界高远复又浅俗。诗作既有止水般的沉静,又抒发过度自恋和追逐艳俗的雅兴,诗人的诗心徘徊在理想的天国和世俗红尘之间。请看,“众芳摇落独暄妍”颇有陶诗“凌霜殄异物,卓然见高枝”的意境,可小梅又陡然一反寂寞神色,招蜂惹蝶,意境立刻败落;诗人自以“微吟”为高妙,蔑视檀板和金尊,固然可取,但对小梅“相狎”似难以证明他内心的纯正无邪;“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引人神思飞跃,像是飞升到了高风绝尘的天上人间,而“偷眼”“断魂”的场面却又如同堕入了市井陋巷,与俗人们一起做着青楼绮梦。
  古人作诗、论诗颇讲格调,格、气格、格调等大同小异的概念通常用作衡量诗作成败利钝的标尺,如宋文与可说“作诗所患格不高”(《还友人诗卷》),明谢榛说“诗文以气格为主,繁简勿论”(《四溟诗话》)。在古人心目中,诗的格调有如今人所谓性格品质、精神风貌、德性操守等,所以作诗有如做人一样,应以贤愚优劣文野而论别。清王士祯说:“格以高下论。”(《师友诗传续录》)清刘熙载说:“气有清浊厚薄,格有高低雅俗。”“诗格,一为品格之格,如人之有智愚贤不肖也;一为格式之格,如人之有贫富贵贱也。”(《艺概·诗概》)古来大家们都将格调视作诗作品格和诗人人格的体现,这条法则今天仍未失效。所以,结合上文对林诗词语、意象和意境的分析,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这首《山园小梅》病于格调不高。
  那么,为什么格调不高却千年以来仍得绵延不绝的高宠?想来原因有二:其一,诗中有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是超越古人独步一时并成为写梅极致的秀句,历代文人雅士赞不绝口,人们爱其名,及其篇;其二,有名人推崇,世人目为定论,宋黄彻说:“西湖‘横斜’‘浮动’之句,屡为前辈击节。”(《溪诗话》)所谓“前辈击节”者首推欧阳修,他最欣赏这两句,后人便附和起来,偶有个别有微词者,也不敢大肆声张了。当然也有例外,如宋蔡启说:“林和靖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诚为警绝;然其下联乃云:‘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则与上联气格全不相类,若出两人。乃知诗全篇佳者诚难得。”(《蔡宽夫诗话》)显然他的批评有点含蓄,林诗的气格怎么“全不相类,若出两人”?不知何故,他不愿意细说。
  由此我们得出诗歌鉴赏的两个规律:首先,读诗不可忽视诗中情性志趣的典则雅正,仅以写景状物极佳与否,或以故作昂奋姿态、骄矜姿态、超然姿态与否来判别诗作优劣,是不可取的。其次,读诗不可依寻章摘句来判别诗作优劣。当一首诗整体具备了良好的素质,其中有秀句、警策之言,全篇便熠熠生光,“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文心雕龙·隐秀》);当一首诗整体水平不高,甚至有拙劣之处,其中即便有秀句,它也顿然失色。再说,许多诗作没有秀句而整体优秀,甚至表现出一种拙朴无华之气质,如《沧浪诗话》所说“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不也能成为世代传颂的名篇吗?
  
  附录:
  
  暗香疏影尽风情
  ——赏析林逋诗《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林逋:《山园小梅》
  
  我以为“占尽风情”在全诗中起提领作用、概括作用,成为全诗抒情线索,也就是说这首诗从头到尾都在写小梅是怎么展露“风情”的。但真正使这首诗增色添彩的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诗眼句,即刘熙载所谓“一篇之眼”,堪称句眼。
  在句眼出现之前,先有一个铺垫,那就是将山园小梅与众芳作一对比,即“摇落”与“暄妍”的对比。这好比在主旋律响起之前有一过渡的前奏音乐。“占尽风情”与“向小园”搭配组合也很有意趣,园以其小易于占尽,偏安一隅自我陶醉任显风情,醉里乾坤大,梦中日月小。总之,首联叙写小梅的生活环境、独处情状和得意神态。尽管首联有提领作用,但仍觉造句平平,不似句眼气韵生动。
  接下来是颔联,即句眼:“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诗正面描写小梅“风情”状态。“疏影”“水”“暗香”和“月”等意象,组成一幅清淡而鲜明又富有立体空间感的画卷,诉诸读者的视觉、嗅觉,似乎还隐隐地诉诸触觉;再细加咀嚼、追索,“疏影横斜”暗示小梅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伸展枝柯,“暗香浮动”暗示小梅在最自由的环境中释放精气,体现小梅最佳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本性,体现小梅的个体生命与生存环境的自然融洽,画面里面似乎弹响着“自然”与“和谐”的琴音。这千古名句,历代有识者称颂不绝,且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曲尽梅之体态。”又宋许靑《彦周诗话》:“大凡《和靖集》中,梅诗最好,梅花诗中此两句尤奇丽。”《宋史》也说:“(林逋)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人们称颂有加几于顶礼膜拜,说明诗中必有雅怀高致,并为他人所不及。
  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同样具体地描写小梅“风情”状态,所不同的是,这种“风情”是通过描写霜禽和粉蝶的反应迂曲地表现出来的。而且这种“风情”悄悄地发生变化,在被霜禽和粉蝶的特殊行为渲染之后变了味,变成有情欲色彩的“风情”,故而情致意趣逊色不少。如果说颔联属于正面描写,那么颈联则是侧面描写了,两方面的描写构成全诗的主体部分。只是它们在写法上可供欣赏,情味则经不起认真品味。
  尾联“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是诗人对小梅“风情”的认可和赞颂。此时诗人现身,自己说感受述心怀了。说的是小梅的感受,仿佛小梅有好恶的感情,只喜好隐逸诗人的孤独清吟,而厌恶高堂里檀板和金尊陪伴着的热闹的祝颂之语。说到底,诗人与小梅同有隐逸情怀,红尘不向门前惹。从字面上看诗作纯然聚焦于小梅,其实骨子里还是写诗人自己,到最后诗人“风情”与小梅“风情”贴合为一了。不妨借用刘熙载的两个概念“偏举”和“双关”(“偏举,举物也”“双关,关己也”)来申说:先前诗人隐匿不显,专说小梅而无关己身,是为“偏举”;此时诗人现身直述,愿以微吟相狎,既说小梅又说自我,是为“双关”。总之,尾联突出了一个“吟”字,以直接奏响歌颂的乐章结束全诗。
  综上所述,全诗以山园小梅“风情”为主线来抒写诗人情意:首联叙事,在对比中引出“风情”的话题;颔联、颈联描写,前者从色香两大特点正面描写小梅“风情”,后者借禽蝶的情态反应侧面描写小梅“风情”;尾联复又叙事,转换叙述角度,如果说前三联的主语是“小梅”,那么尾联的主语应是“诗人”,由诗人对小梅“风情”直接称颂。四联诗四种写法,层次井然,全不类同,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轻巧自然地塑造出山园小梅的孤傲形象,也抒发诗人孤傲的情怀。诗中“风情”具有清淡平和的特点,即趋于清平淡雅而不浓重浓厚浓烈,但意境淡而又远;同时具有孤芳自赏的特点,即睥睨众芳,自觉高雅,不但自我欣赏,还需要他人认可,招惹禽蝶,引来诗人微吟相狎,可见小梅既喜好独处一隅,又不愿意过分孤寂而需要些许热闹,就这一点来说,林逋是隐逸诗人,却未得始祖陶渊明真传衣钵,我想这也正是诗作未臻绝佳境界的来由。
  (刘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