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8期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作者:雷月梅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新西兰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小说《现代婚姻》,再现了一个现代家庭所面临的危机,这种危机反映了男女主人公截然相反的思想观念和他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故事有两个意识中心,男主人公威廉的意识活动以传统的眼光展现了他对变化了的妻子伊萨贝尔的看法,以及对他们过去传统生活的追忆。威廉的意识活动构成了故事的主体。伊萨贝尔收到威廉的信以后的感受构成了故事的另一个意识中心。伊萨贝尔的意识在故事中占据次要地位,它对威廉的意识活动起着补充作用。男女主人公的思想意识的冲突主要通过威廉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有限视点等现代创作手法实现的。这个短篇也体现了曼斯菲尔德娴熟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技法。曼斯菲尔德处于传统作家与现代作家之间的过渡阶段,她的创作技巧也体现了传统手法与现代手法的碰撞与融合。
  
  一
  
  故事通过威廉的意识中心反映了他在家庭关系中的被动地位,他总是以感性、主观认识来感受周围世界。他甚至想“如果伊萨贝尔知道他这么多愁善感一定会恨死他的”。他力求挽回他们的婚姻,试图返回到以前温馨的生活,可是他难以抗拒现代社会对家庭和妻子的冲击,所以他不可避免地与受现代思潮影响而变得时髦的妻子形成了冲突。
  威廉和妻子伊萨贝尔之间的冲突主要通过威廉的意识活动得到体现,首先表现在生活方面,威廉非常节俭,给孩子们买礼物时犹豫不决的心情凸现了他的传统观念,他思前想后才做出决定,象征性地买了一点东西。他的提包非常难看,也只能乘坐吸烟车厢,因为他舍不得花钱。伊萨贝尔和她的孩子们、朋友们却非常奢侈,家里时髦的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也受时髦母亲的感染对父亲极不满意。其次,对待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威廉的内心活动暗示了他教育孩子比较认真、严肃,希望他们接受传统教育能上皇家学院,伊萨贝尔却认为“去皇家学院看一眼也会必死无疑的”,而且“他们从小就应该有正确的爱好”。在伊萨贝尔的朋友面前,威廉更是表现为异类,他的思维方式观念与那些朋友们格格不入,突出地再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威廉和伊萨贝尔之间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更为凸现了传统的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现在他们在家庭中充当的角色。威廉的内心独白反映了他是传统的男人,即“男主女从”、“男外女内”是天经地义的事,“贤妻良母”是他心目中的典范,操持家务、相夫教子是女人的天职。过去伊萨贝尔在家里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一切都受威廉的支配,听他的安排。在威廉看来,过去的伊萨贝尔就是他的理想妻子,然而他根本不在乎妻子的孤独感受,他没有想到妻子会发生变化。他仅仅要求她待在家中,默默忍受旧式的、死水一潭的婚姻生活,做他一个人的“泰坦尼亚”。从这个意义上讲,威廉确实是个很自私的男人。由于威廉对她的冷漠,从来不关心她的感受,不理解她的追求,从而导致了伊萨贝尔的反抗,她却走向另一个极端:放纵自我,无所事事,只知道享受,没有追求。现代化的社会改变了他的妻子,也改变了他在家庭中的地位,他在家庭中的支配地位降为依附地位,也变得像个女人那样特别敏感,在整个家庭关系中陷入被动地位。
  传统的威廉认为,司机旁边的座位本来是属于自己的,因为他是家里的男主人,但是他却不得不按妻子伊萨贝尔的安排,坐在伊萨贝尔和她朋友莫拉之间。晚上,妻子和她的朋友们去游泳了,他像外人一样拘谨地待在家里,想和疏远了他的孩子们沟通,孩子们却不搭理他,早早入睡。吃晚饭时,伊萨贝尔和他的朋友们充当了主人的角色,而他在自己的家里却像个客人,保持沉默,表现得非常被动。在用餐时,威廉也极为被动,别人问他时,他才回答,然而不久他就被遗忘了。他像个女人一样失去了话语权,处于家庭的边缘,多愁善感。相反,伊萨贝尔和朋友们出去游泳,吃饭时和朋友们谈笑风生,她安排威廉和大家就坐、吃饭,照顾威廉,而威廉却听凭伊萨贝尔的安排。对待威廉就如对待孩子一样。威廉和妻子伊萨贝尔在家庭中的角色颠倒了,伊萨贝尔充当了男人,威廉却不知不觉充当了女性的角色。她的生活范围也不再囿于家庭、丈夫和孩子,经常出去,参加各种活动,有了自己的生活——她认为是幸福的生活。
  收到威廉的信以后的伊萨贝尔和她的朋友们对威廉的信的反应构成了故事的另一个意识中心。她以现代的眼光看待威廉,看待生活,但是她的内心也充满了传统与现代的斗争,这一点在她独自待在房间里沉思的时候得到体现。伊萨贝尔觉得威廉的举动荒唐可笑。在读信的过程中她表现出复杂的感情:惊愕,窒息,恐惧,继而又陷入理性沉思。她的朋友们更是嘲弄威廉的感情。伊萨贝尔狂笑不已,博比笑得在地上打滚,几乎哭了。莫拉认为信中拥抱伊萨贝尔的情景写得太少了,丹尼斯声言要把信另作一章写在他的新书里。他们的讥笑使得伊萨贝尔跑进房间思索威廉的真挚感情,反省朋友们的虚伪、浅薄、卑鄙、轻浮。伊萨贝尔也觉得自己和那些人一样庸俗、可憎。伊萨贝尔和她的朋友们对威廉的浅薄态度与威廉对待伊萨贝尔和家庭的严肃态度截然相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她下定决心要给威廉写回信时,楼下传来的叫声又让她犹豫不决,最后她选择了现代生活:和朋友们去游泳,以后再给威廉写信。她最后的抉择意味着她与传统家庭的彻底决裂,与威廉的关系彻底破裂,最终融入了现代思潮之中。
  
  二
  
  作品主要通过威廉的自由联想反映他的内心世界,并且以他的视角来感受他那时髦的家庭和他变得时髦的妻子。自由联想是描述人物内心的主要手段,人物的意识既无一定的顺序又无固定的模式,他们往往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由一人一事联想到其他的人和事,由现在联想到过去和将来。自由联想是通过记忆、感觉和想象进行的。在故事的开头,威廉想到没有给孩子们买礼物时,几分失落顿时涌上心头。他难以决定给他们买什么礼物,因为他的妻子伊萨贝尔变得现代、新潮、世故,连孩子们的玩具都是新式的,他又想到过去买礼物时的情景。在他决定买糖果时,可是又仿佛看见孩子们让伊萨贝尔的朋友们互相传递着礼物,他感到自己的感情受到玩弄。最后他下定决心买瓜和菠萝时,他好像又看见那些朋友们在偷吃自己给孩子们买的礼物。他往往由一件事情想到另一件事情,他在买东西时沉重的神情:想到给孩子们买礼物,又联想到孩子们对他的态度,联想到变得现代的妻子,联想到他们过去的幸福生活。威廉一直处于联想之中,威廉坐在火车上更是浮想联翩,眼睛虽然盯着报纸,却时时想着妻子伊萨贝尔:一切的一切都在呼唤“伊萨贝尔”。他想象着伊萨贝尔去接他的无数场面,他们见面的感觉。更为重要的是他回想起小时候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这使他的心情更加沉重,对家庭和妻子的变化更加失望。他不自觉地又联想到现在那个陌生的新家以及他们俩在卧室里的争论。他更加思念他们过去简陋却很宁静的小家,更加思念他们在一起度假时相亲相爱时的情景。他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当前他的家庭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们的争论表现出夫妻俩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
  在威廉的自由联想中还穿插着他的内心独白。他的内心独白透射出他传统的思想观念:“如果他们没有参加莫拉·莫丽森家的工作室聚会——如果莫拉·莫丽森在送别他们的时候没有说,‘我要拯救你的妻子,你这个自私的男人……’——如果伊萨贝尔不跟着莫拉·莫丽森去巴黎——如果——如果……”这一段内心独白表现了威廉很后悔让妻子走出家门,结交朋友,他根本不理解伊萨贝尔的感受,他只是要求妻子恪守妇道,做个贤妻良母,过传统的家庭生活;但是他的妻子却受现代思潮的影响,抛弃了传统的家庭生活。
  
  三
  
  曼斯菲尔德在创作时,始终主张客观如实地表现人物的心灵,曼斯菲尔德凭着对生活的感悟,运用了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有限视点叙述等现代创作手法再现了男主人公威廉的内心世界,来寻求“心灵的绝对真实”。“在我不知不觉地进入人物的生活中才会体会到他的真实心灵。”“当我写另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丢弃自我,深入到他的灵魂中去。”她也对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表示不满。“一个大作家给人的感觉应该是:人的精神得到充实和更新;它应该有所创新。但在萧伯纳的作品里,难以找到这点,他留给你的只是像关门之后的铿锵声……他的散文也是一样,不管你同意几分,总是在写给你看,而不是与读者共入角色。”曼斯菲尔德要求作家运用现代手法描写人物的心灵并能让读者从中受到启发,而传统作家运用的是不同的创作手法来描写物质世界。在叙述模式上,他们采用全知叙述进行叙事,作者像一个“高高在上的上帝”,控制着人物的言行、情节的发展。曼斯菲尔德尽量转用人物的视点和思维方式观察和感受周围世界,她没有像传统作家那样,控制着人物的言行,对人物和环境随意作出评论。整个故事就像威廉在对读者叙述。曼斯菲尔德不是有意识地使用这些现代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是作为艺术家的直觉使她的作品具有了现代性。
  曼斯菲尔德在对周围环境进行描述时,就像一个旁观者只是作客观描写,而不进行任何评论。曼斯菲尔德只是介绍威廉周围的环境,但在这种客观叙述里似乎也融入了威廉的视角:连牲畜们都躲避着现代化的机器——火车,天空中的小鸟在威廉看来,像个黑点。因为故事主要以威廉的意识活动为主,在故事的第二部分有较多的客观叙述,特别详细而客观地描述了伊萨贝尔和她的朋友们对待威廉的来信的场景,以及他们无聊的生活,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威廉的传统观念和伊萨贝尔的现代观念之间的冲突。
  曼斯菲尔德运用全知叙述和有限视点叙述来表现威廉的内心活动,这样,作者适当控制了威廉漫无边际的思绪,威廉的意识活动也就不那么混乱和不合逻辑,读者也容易理解人物的所思所想。虽然没有像现代派作家特别是弗吉尼亚·沃尔夫对于全新的创作手法有过精辟的论述,但是,曼斯菲尔德在她的作品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现代创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在现代创作手法与传统创作手法的碰撞中,将二者融合在一起,表现了人物之间传统与现代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