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3期
走出小圈子,提倡大养生
作者:张勇强
第一个层次是生物养生,即维护躯体的健康完好状态。无非是衣食的温饱,劳逸有度,营养滋补之类,无须赘述。我们观察大自然,“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它们没有养生的故意,却都生生不息,其核心要义就是顺其自然。人类也是大自然之子,由蒙昧走向文明,由自然状态走向社会状态,乡村零落,城市崛起,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衣着绫罗,室安空调,汽车代步,在人工营造的安乐窝中感觉舒泰,在苍山莽原、海雨天风的自然环境中反而适应困难。于是,人与自然逐渐疏远甚至隔绝起来,大自然之子成了温室鲜花、金笼娇鸟,再加烟酒咖啡,恣情纵欲,一系列现代文明病、富贵病纷至沓来,遂与养生之道背道而驰了!
第二个层次为心理养生,即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如保持心智正常、情绪健康、自尊自爱、意志稳定、行为协调、反应适度、人际关系良好等。人的心理健康受个性气质、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与躯体健康相比,更加容易处于不稳定状态。现代社会已不是田园牧歌式的农耕社会,而是工业化、信息化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心理养生比生物养生更为重要。面对金钱、名誉、地位、权力等种种诱惑,或下岗、失业、落榜、失恋、意外灾祸等种种挫折,都可引起焦虑、忧郁、愤怒、恐惧、猜疑、孤独等种种不良情绪,进而发生心理障碍,引起神经症及心身疾病,使生物养生的种种努力大打折扣或失去意义。心理养生的重点还是古人说的修身养性,如清心寡欲、乐天知命、悦己爱人、乐群敬业……中医强调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也是说的心理养生。心理健康对维护健全人格、提高生命质量、协调人际关系、实现人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现代养生学的重点。
第三个层次是社会养生,指的是创造对生命健康最为有利的家庭、群体、社区等社会环境和阳光明媚、空气新鲜、林木葱笼、鸟语花香、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地球生态环境。个人的生物养生、心理养生是不能脱离社会、自然环境的。在十年浩劫中,有人疯狂,有人自杀;在尘埃、酸雨、核子辐射的自然环境中,天天戴着防毒面具,养生也是枉然。科技文明的进步要有利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和谐发展,而不是战争;经济的发展要有利于不断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而不是加速破坏自然环境;精神文明建设要有利于人类道德水平的提高,而不是精神堕落、道德沦丧、贪婪奸诈、人欲横流。否则,整个人类的生存将会陷入困境,个人的肉体凡胎,又何得超升?
养生的三个层次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个体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不能脱离自然、社会的大环境而孤立存在。我们的养生观应该走出传统的生物养生的小圈子,代之以生物、心理、社会的大养生观。
(编辑 方 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