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期
谱写最神奇的生命旋律
作者:李慕唐
这是一场被命名为“人体音乐艺术”的音乐晚会。每个演奏者完全不用借助任何传统的乐器,而是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一件乐器,用自己身体的某些结构来演奏出乐曲。
原来,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后发现,人的身体本身是一种运动体,它能够产生出有节奏和高低起伏的频率,这种频率如果运用现代技术加以处理,就能成为一曲曲美妙动听的“生命之歌”。于是,人体音乐便应运而生,使广大听众又有了一种全新而又神奇的听觉享受。同时,有关专家还能从这种“乐曲”声中解读出另外的一些生命信息,比如身体的某些结构的健康状况等。
实际上,人体中可以演奏音乐的不仅是肌肉,全身许多地方都可以发出令人心醉神迷的乐曲声。
母爱“心曲”
心脏是每个人身体中最要害的部位,也是身体生命律动的总枢纽,所以,它也能演奏出最为波澜壮阔的生命乐章。
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用手捂住胸口,就会感到心脏节奏有序地跳动;用手指堵住耳朵,就能听到血液的流动和心脏的跳动声;如果进行剧烈的运动,心脏的跳动声会更急促和巨大。根据心脏的这一特点,有的科学家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如果能让烦躁不安的婴幼儿听到他所熟悉的妈妈心脏的声音,他们会不会因此而安静下来呢?根据这一思路,有人录制成一种名为“母爱心曲”的音乐,它是把婴儿母亲心脏搏动声录下来,再加进一些大自然的潺潺流水声、风吹树林的哗哗声、以及小鸟的婉转啾鸣声,然后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将之合成一曲悠扬悦耳的音乐,当把这种音乐播放给一些烦躁不安、啼哭不已的早产儿听后,他们都出现了氧气饱和度上升、心跳和血压下降至正常指数等数种奇妙的生理效应,然后慢慢地变得平静下来。连续十多天,每天都给他们听十多分钟这样的音乐后,他们身体的许多机能竟然奇迹般地变得正常了。而正常婴儿躺在摇篮里,听着妈妈的这种“心曲”时,也会很快地进入甜甜的梦乡。
那么,心脏是怎样演奏出动听的“心曲”呢?原来,心脏本身能发出一种低频电波和生物磁脉冲信号,并且这种信号会随着情绪、行为状态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在平静时信号会低缓,反之,情绪高涨、激动或剧烈运动时,信号就会很高亢。研究者正是利用了心脏搏动的这些特点,把这种振动波和脉冲信号,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使它们转化成一种音乐的语言,于是,便谱写出了一首首动听的“心曲”。
骨骼“摇滚”
美国的一位科学家发现,大钟经撞击后会以一定频率发出清脆悠扬的鸣声,可是,当钟有了裂缝以后,振动的频率就会发生变化,钟声就会失常,他由此联想到 :人的骨骼关节是不是也会产生与大钟相类似的现象?经过实验表明,健全的骨头在被敲击时,会发出清脆的笃笃声。而当骨头有了裂缝后,就变成较为混浊、沉闷的声响。后来,他更进一步地发现,不同部位的骨骼,由于它们的厚度和长度等方面的不一样,所以它们所发出的声响也有所不同。还有,年轻人和老年人的骨头由于质地不一样,它们的响声也是有所差别的。这位科学家利用了这一原理,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电子振动测试仪器,将连接仪器的两个极片贴在人的腿部,然后对人体不同部位的骨头进行轻轻的敲击.被敲击部位骨头产生的频率信号通过电极传导到电子计算机上,电子计算机再将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后,就能播放出音乐。当骨骼健康的人运动时,计算机就播放出欢快轻松的摇滚乐曲。
这种骨头音乐不仅让人感到很新奇、动听,而且它还有另外的一种功能:如果听到的曲子呜咽呻吟、低婉哀伤,那就说明这个人的骨骼出现了不正常,就需要加以注意了。
肌肉“交响”
同心脏和骨头一样,人的肌肉也会产生一种生物电流,而且不同部位的肌肉,以及运动量不一样时,所产生的生物电流的频率和强度也会有所不同。
“肌肉音乐”实际上是把人体所产生的生物电流通过生物音乐演奏器合成的一种音乐。这种演奏器主要由电子计算机、音乐模拟器和带电极的导线组成。演奏时把导线的电极接在人体各个部位的皮肤上就行了。这时人体通过心理、意识和直觉控制的神经细胞所发出的生物电流信号,会通过导线输入电子计算机,然后由计算机将这种生物电流信号转化为音乐信号,于是人们便可听到这种美妙动听的肌肉音乐。
本文开头所描写的,就是典型的肌肉音乐的例子。
在“肌肉音乐”演奏中,电子计算机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人们可以根据需要编制各种演奏程序。例如编制一个程序让演奏器在人体肌肉活动缓慢时奏出低音,而在活动频繁时奏出高音,同时二头肌的屈伸变化动作可使演奏器奏出一连串由低到高和由高到低的音阶。所以舞蹈演员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各种舞蹈动作来控制生物音乐演奏器为自己伴奏。另外,在演奏器的处理下,那些来自人体不同部位的信号可以分别被演绎成不同乐器的声音——这时候,只要一个人就可组成一支出色的交响乐队。
大脑“咏叹”
大家可能都知道,医院在进行某类健康诊断时,会使用一种被称为脑电波检查仪的仪器,对人的大脑进行探测检查。这时候,人的大脑所产生的脑电波,会高低起伏地出现在检查仪的显示屏上。科学家正是根据大脑脑电波频率速率变化这一特点,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人脑电波进行特殊处理,将之转化成一种音乐语言。
乍一听到这种由大脑电流谱成的大脑乐曲,不仅感觉它大大异于一般的乐曲,恍如从天庭倾泻而下的生命咏叹调,而且这种乐曲还有一个更神奇之处,那就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如患上了脑紊乱、焦虑症或其它精神性疾病时,可将他以前健康时录制下来的大脑音乐再播放来听,这种音乐有一种神奇的暗示作用,患者听着听着,现在的脑电波便可能慢慢地与音乐里的脑电波在节奏和高低等方面同步,于是他的这些症状便可能得到缓解甚至治愈。
眼睛“夜曲”
常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科学家发现,眼睛不但能脉脉含情,而且也能用声音来“倾吐”出优美动听的“情话”。
科学家研究发现,眼睛在观看物体时,会发放出一种特殊的光波,这种光波的波长频率会因为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而有所变化,比如当看到一位自己很喜欢的异性时,眼光会非常明亮;而当看到一件令自己很失望或痛苦的景象时,眼光就会像快要燃尽的蜡烛,变得很暗淡。科学家于是专门研制出了可以“捕捉”这种光波的仪器,然后将这些光波输入到电子计算机里,经过特殊处理后,就创作出了眼睛音乐。
科学家还专门举办过一场专门演奏眼光音乐的晚会。结果,听众们一致认为那些录自凝望着自己热恋情人的眼光的乐曲最为优美曼妙,它能让人联想到舒伯特的抒情的小夜曲中的浪漫情景:天空皓月高挂,原野清风徐来,湖面水波不兴,热恋中的妙龄男女,约会在郊外的森林中。至于处于愤怒中的人的眼光乐曲,却是非常的高亢刺耳,而那些情绪沮丧的人的眼光乐曲,则显得很微弱沉郁。
责编:张宝盈 zhangby9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