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8期
认识您的“血压钟”
作者:宋为民
我们平时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即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随心室的舒缩而不断地变化:当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在快速射血期之末,升到最高,称为收缩压或最高血压;当心室舒张期,血压降低,在心舒末期,降到最低,称为舒张压或最低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
形成动脉血压的根本因素是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还有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心血管系统是个密闭的管道系统,血管又有弹性,要有足够的血量供血管充满,才能产生对血管壁的侧压,所以说循环血量是形成血压的前提,心压射血(心输出量)和大动脉壁的弹性回缩是形成血压的动力。
血压相对稳定有很大的生理意义,血压是推动血液流向各器官和组织的动力,血压维持在一定水平,对克服外周阻力,维持血流速度,从而保证各器官的血流量是有重要意义的。如果血压过低,全身各器官和组织的供血量便不足,尤其是心、脑、肾、肺等重要器官,会因缺血缺氧而发生机能障碍,后果就很严重。例如脑组织血液量不足,就会引起头晕、昏迷;心肌供血不足,就会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损伤;但血压过高也不利,舒张压很高,增加了心脏射血的工作负担,长期下去会引起心功能不全,也会引起血管内膜的损伤和破裂,造成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作用,人体血压是相对稳定的,波动范围较小,即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这对维持各器官与代谢水平相适应的血流量,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若血压的波动超过正常波动范围就是病态。
血压的波动规律
血压不是一天24小时恒定,它在波动,一天中有波动,一年中有波动,一生中也有波动,并有一个正常的波动范围,这就叫做相对稳定。健康人的血压,一般从凌晨苏醒前开始升高,就人群而言,上午9~11点达第一次高峰,此后下降,12~14点是低潮,下午15~18点又第二次上升并达第二次高峰,以后又下降,直到夜晚下降到一天中的最低潮。若把血压一天中的这种高低变化画成坐标曲线,便呈上下午两个高峰、中午一个低谷的马鞍型曲线,也即欧美所称的“M型曲线”。这个结论得来不易,被称为20世纪高血压研究的一大成就。
以后用同样方法,即一天中数次测血压(例如1小时测一次,一天测24次),并有一定数量样本(至少测30人),经统计学处理,来测高血压患者的全天血压变化情况,发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分布模式也呈马鞍型(M型),只是其具体数值高于正常者,这是血压研究的第二大成就。
高血压患者用降压药后的血压如何呢?仍用同样方法测试得知,高血压降压后的昼夜分布模式也呈M型,其水平可能较正常者高些或接近,但比未用药前要低些,这是第三大成就。
三种血压都呈M型分布,但这是人群的血压情况。就具体的人而言,其血压分布则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例如,张三的血压上午9~11点升高,高得多,下午虽也升高,但相对却低得多,这在临床上称为血压的“上午型”;李四的血压上午升高的程度很低,而下午却升高得多,这称为“下午型”。目前,在高血压治疗人体化的指引下,正需要准确把握住每个人血压在一天中的波动情况,用于高血压不同类型的鉴别诊断与治疗。还有一些人,其血压高峰可能不在白天,而可能在夜间、清晨或傍晚,对这些高血压患者,就要通过对其“全天候”血压的测量和了解,找出其高峰所在,并进行择时治疗,即在高峰前的1~2小时服药,可取得最佳疗效。
高血压:看准了你再说
这里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过去有一位名医叫威廉姆斯,他的医术很高,治好了许多病人;他的道德也好,病人虽多,却总是尽心相医,分不出上下班时间。有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可能血压高了,感到头昏、乏力,但他白天实在太忙,没有时间测一下自己的血压,只有清晨早早起床来自测血压,但测的结果颇出乎他的意外:他的血压并不高。一方面有高血压症状及自我感觉,一方面又测不出高血压来,他虽然相信自己的血压计及自己的测压技术,但他仍于次日重复再测,结果还是不高。于是他的结论是:自己不是高血压,因此也不去治疗。事有凑巧,不久他竟因高血压而死去了。死后别的医生通过尸解确定他是因高血压而死的。
一个有经验的医生,治好了无数人的病,却因为自己的错误,贻误了自己的病情和生命!他犯了什么错误呢?就是测量血压的时间不对。因为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不是恒定,而是波动的。早晨血压低,虽是高血压病此时也测不出血压增高。若在上午9~10点血压上升时测,便可测出高血压了。但那时没有波动的概念,结果误了性命。
因为那时认为血压在一天24小时是恒定的,因此不论什么时候测,测得的数值都可代表一天24小时的血压情况。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根据上述血压为M型的分布的研究,这种一次测得的血压称为瞬时血压,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仅凭这一次的测量,不知血压在一天24小时的变动情况,何时最高,何时最低。若在血压最低时测血压,即使是高血压症也测不出来;若在最高时测,正常人也许会测成高血压,容易漏诊或误诊。这都是不讲时间带来的危害。我们知道,血压是个情绪器官,生气、劳累(例如上楼后)或有心事,都可使血压暂时升高,还有“白大衣高血压”(见了穿白大衣的医生便因紧张而血压升高,回家后紧张消除便不高了)。这些一过性的高血压是无需吃药的,不能把它当作“长期如此”的。但本人对此都未注意,服药的方法也不对,往往形成不良后果。即使真的是高血压,也要经过非药物治疗(3个月到半年),且服药也是一般早晨服一次即可,晚上吃容易引起反跳。
科学的做法是首先要问:真的是高血压吗?一般要在间隔几天、一天的不同时间测数次血压,并在排除其他临时因素后才能确定。确定是高血压后,先用非药物疗法治疗3~6个月,包括限盐(比原先摄盐量减少)、睡眠充足、排除心理因素、加强运动、减肥。
非药物治疗无效,再服药治疗,实行“阶梯疗法”。即先服一种降压药,无效时再增加一种。即使单独用非药物治疗无效,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增强药物的效用。
亚健康:不治就成病
那么,血压高到什么程度才可诊断为高血压呢?
一般来说,理想血压为:收缩压120毫米汞柱,舒张压80毫米汞柱;正常血压收缩压130,舒张压85;“正常高血压”:收缩压130~139,舒张压85~89;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舒张压90~99;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舒张压100~109;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舒张压110。
我国已执行高血压诊断的国际标准,即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8.7千帕(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2千帕(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依血压的“高”度,还可分出1级、2级、3级高血压。未达高血压的还可分出正常血压及“正常高血压”(亚健康状态),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正常高血压”,说它“正常”,是因为它未达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属于“正常范围”;说它是“高血压”,是因为它在“正常”中是高的,就是现在讲的亚健康(第三状态)。这类状态的人甚至比高血压患者还多。亚健康的特点是:若注意调治,就向健康状态转化;若听之任之,则向疾病(高血压)方向转化。这类人群有70%一年或几年后便发展成为高血压。所以,专家认为“正常高血压”要治,但“治”并不一定要服药,非药物治疗也起很大作用。
总之,了解了血压在一天中的波动规律,便可进行“择时诊断”和“择时治疗”,例如张三的血压高峰在每天上午9点,若感到可能有高血压病,此时测压便可断定是否高,若高,此时就应当服药。(一般要提前1~2小时,药物的血液浓度正好与高血压相会。)
责编:张宝盈 E-mail:zhangby9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