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0期
寿世青编精华录
作者:尤 乘
人有二心方显念,念无二心始为人。人心无二浑无念,念绝悠然见太清。
这也了时那也了,纷纷攘攘皆分晓。云开万里见清光,明月一轮圆皎皎。
四海遨游养浩然,心连碧水水连天。津头自有渔郎问,洞里桃花日日鲜。
《性理》曰:夫人之心,皆明镜也,圣人特不尘之耳;夫人之心,皆止水也,圣人特不波之耳。又朱晦庵曰:学者常要提醒此心,惺惺不昧,如日中天,群邪自息。同一旨也。
养心说
夫心者,万法之宗,一身之主,生死之本,善恶之源,与天地而可通,为神明之主宰,而病否之所由系也。盖一念萌动于中,六识流转于外,不趋乎善,则五内颠倒,大疾缠身。若夫达士则不然,一真澄湛,万祸消除。老子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所以妄想一病,神仙莫医,正心之人,鬼神亦惮,养与不养故也。目无妄视,耳无妄听,口无妄言,心无妄动,贪嗔痴爱,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宜过扰,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任其自去。忿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此养之法也。
养肝说
夫肝者,魂之处也,其窍在目,其位在震,通于春气,主春升发动之令也。然木能动风,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设气方升,而烦劳太过,则气张于外,精绝于内。春令邪辟之气,积久不散,至夏未痊,则火旺而真阴如煎,火炎而虚气逆上,故曰煎厥。按《脉解论》曰:肝气失治,善怒者名曰煎厥。戒怒养阳,使生生之气,相生于无穷。又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菀结也。怒气伤肝,肝为血海,怒则气上,气逆则绝,所以血菀上焦,相迫曰薄,气逆曰厥,气血俱乱,故为薄厥。积于上者,势必厥而吐也。薄厥者,气血之多而盛者也。所以肝藏血,血和则体泽,血衰则枯槁。故养肝之要,在乎戒忿,是摄生之第一法也。
养脾说
脾者,后天之本,人身之仓廪也。脾应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如婴儿初生,一日不再食则饥,七日不食则肠胃涸绝而死。经曰:安谷则昌,绝谷则亡。盖谷气入胃,洒陈六府而气至,和调五藏而血生,而人资以为生者也。然土恶湿而喜燥,饮不可过,过则湿而不健。食不可过,过则壅滞而难化,病由是生矣。故饮食所以养生,而贪嚼无厌,亦能害生。《物理论》曰: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养性之术,常令谷气少则病不生。谷气且然,矧五味餍饫为五内害乎!甚而广搜珍错,争尚新奇,恐其性味良毒,与人藏府宜忌,尤未可晓。故西方圣人,使我戒杀茹素,本无异道。人能戒杀则性慈而善念举,茹素则心清而肠胃厚,无嗔无贪,罔不由此。外考禽兽肉,食谷者宜人,不可不慎。
养肺说
肺者,藏之长也,心之华盖也。其藏魄,其主气,统领一身之气者也。经曰: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充之则耐寒暑,伤之则百邪易侵,随事痿矣。故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七情之害,皆气主之也。直养无害,而后得其所以浩然者,天地可塞,人之气与天地之气可一也;道气可配,人之气与天地之气可通也。先王以至日闭关,养其微也;慎言语,节饮食,防其耗也。
养肾说
肾者,先天之本藏,精与志之宅也。仙经曰:借问如何是玄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