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5期

减肥新方法:消除“脑疲劳”

作者:姚 芳




   我们知道,肥胖容易使人罹患心血管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结石及关节炎等病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有关专家指出,由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膳食结构的变化,肥胖的人会越来越多。为此,世界上有许多的专家学者都正潜心致力于研究减肥的方法。
  目前,医学界推荐的减肥方法主要有三类,即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药物疗法。然而,这三类减肥方法都不甚理想,撇开副作用不说,这三类减肥方法即使减肥成功后,一旦停止,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反弹”现象,甚至使人更加肥胖。
  日本九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藤野武彦副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开发出一种令人轻松愉快、疗效巩固的全新减肥法——脑定向肥胖调节法。这种减肥新方法不需要人为地节制饮食,也不需要强制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它的减肥效果是通过消除“脑疲劳”产生的。
  研究者分析认为,在大脑中,掌握食欲信息并付诸行动的“部门”主要有脑干、大脑皮质,它们构成的信息网络十分精致而且精密。一旦网络出现了异常,就会产生“假食欲”,其结果不饿也想吃,吃得再饱还想吃,使人逐渐地肥胖起来。为此,研究者指出,为了恢复和保持正常的体重,必须要在进行运动疗法和食物疗法之前,使大脑的食欲网络自身恢复正常。
  研究者认为,肥胖症患者都处于“脑疲劳”状态,而“脑疲劳”则是因过剩的应激反应而产生的。以运动减肥法为例,许多肥胖者是在“想要瘦就得跑步”指导下决定跑马拉松。在跑步时,由于耗氧增加,心跳加快,当这个信息传递给大脑,于是司职本能的大脑皮质向脑干发出了“已经累了,要休息,停止跑步”的信息。然而,另一方面又通过别的途径,向大脑皮质施加“为了瘦必须要跑步”的应激反应,把“增加血液,跑!”的指令发给脑干。由于这两种相反的信息在脑中错综形成,使脑干产生紊乱而难以处理的信息,从而向身体传递异常的信息。因此,对于陷入“脑疲劳”的肥胖症患者来说,如果强制要求其“不要吃零食”、“不要吃甜食”或“每天要运动”等,反而会促使其陷入恶性循环。这是因为,这些患者本来已陷入“脑疲劳”状态,再加上这些“节食”或“运动”等过多压力,必然会加剧“脑疲劳”。
  脑定向肥胖调节法正是从消除“脑疲劳”入手,进而达到减肥效果的。这种减肥新法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尽量不要禁止自己做什么,或者强制自己做什么;二是开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哪怕先做一件也行。根据这两个原则,可以设定以下规则:
  1.即使对健康有益的事或食物,如果你讨厌,也不要去做或吃。
  2.即使对健康不利的事或食物,只要你喜欢而禁不了时,可以暂时不要去禁而继续做。
  3.从有益健康的事或食物中,选择你所喜欢做的或喜欢吃的开始做或吃,哪怕先做一件也行。
  这就是说,你爱吸烟、你爱喝酒都没有关系,不爱体育运动,你就不要强迫自己做,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你消除罪恶感和挫折感,进而从根本上消除产生应激反应的因素。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做能让自己心情愉快的事,即使一件事也好。比如欣赏绘画、散步等都可以。在饮食方面,研究者建议饮食不能敷衍了事,应该每日一“快食”,即每天都痛痛快快地吃一餐,这也是脑定向肥胖调节法的中心理论。所谓的“快食”是有条件的,它就是食物味好,环境舒适,有合意的伙伴,有充足的时间。这一餐“快食”的时间安排,可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而定。在实施“一日一快食”过程中,研究者还制定了以下具体方针:
  1.“快食”的菜谱尽可能选择有助肥胖调节的饭菜,要求饭菜营养平衡,易于吸收,热量也较低。
  2.各餐之间感到饿时,可以吃点赤砂糖之类的甜零食。
  3.不管如何,如果感到肚子饿得受不了时你都不要忍耐,照样吃一些自己所喜欢的食物。
  研究者认为,一天吃好一餐,随你怎么尽情地吃,摄取的热量也是有限的,不必担心健康上的问题。令人欣喜的是,新法减肥仅减少脂肪,肌肉组织不减少;减肥结束后,体重不会重新增加或恢复到减肥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