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103岁寿星王景贤小传
作者:王振兰
提起王老,村民们都赞不绝口:“那老太太,健康长寿,活得精彩!”为了了解王老健康长寿之道,笔者登门采访。
经历坎坷 热爱生活
“直到今天,我妈头脑清醒,思维敏捷,精神头跟年轻人差不多,说话清清楚楚,眼睛看东西也正常,而且生活还能自理。”老人的女儿刘柱春跟笔者说起老人的经历,语言里透着敬佩之情。
这是个经历过许多苦难的人,16的时候母亲就没了,21岁的时候结婚,先后生育一子四女。婚后不久,丈夫染上抽大烟的恶习,抽得家里一贫如洗,而且丧失了劳动能力。这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就全压在了王景贤的肩上。49岁那年,丈夫去世,生活所迫,第二年改嫁到吕家。在吕家,上有老母,下有两儿三女,白天没完没了地干农活,晚上还得缝衣做鞋。因为时常在腿上搓麻绳,导致腿上的皮肤出了问题,长不出汗毛,而且还留下后遗症。在吕家,王景贤艰辛地过了28年,第二位丈夫也离开了她。这时,为生活所迫,即使她患上了肺气肿,还是整天忙上忙下地劳作。
这些经历,在平常人看来,是坎坷曲折的。但在王景贤的心里,从没有过一声无奈的叹息。一个没有什么知识的人,用平常的举动诠释着哲人才能讲出的高深的人生哲理。
胸怀宽阔,性格随和
“我妈这个人,遇到事,能看得透、想得开。”女儿说起这些,对老人更是一脸的敬佩。王景贤老人幼时丧母,两度丧夫,上服侍老人,下边带着大大小小的孩子,这些事,她都能从容面对。后来,年纪大了,孩子们都长大成人,她对孩子们虽然严格要求,但又能做到放手自理,对子女的事从不干涉。刘桂春说:“老人家不操闲心,不生闷气,眼里没什么看不惯的,也没什么不能放心的,一天到晚乐呵呵地。”听起来,这种处世态度,似乎像是老人经历过艰难困苦之后的彻悟。然而,这样的状态伴随着她生活的每天,随和是一种常态,而长寿,则一定是必然。
吃生蔬菜,喝大井水
老人生长在贫苦的农家,从小就习惯了农家的饮食。除了喜吃五谷杂粮家常便饭之外,她特别青睐生吃蔬菜。自己制作的各种小菜,一年到头都有,三餐桌上,常常备有三五个。刘桂春说:“那些般般样样的小菜,就着苞米面饼子,喝着苞米面稀饭,吃起来津津有味,总是吃不够。”听着她的描述,我感觉到,即使是最粗、最不艳丽的食物,如果精心制作,也总会让人吃得舒畅,并不比珍稀的飞禽走兽吃起来味道差。老人平时很少喝水,要喝只喝大井里的水,从小就是这样,一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心灵手巧,防病健脑
王景贤老人做的一手好针线活,这在当地众人皆知。“我从小就喜欢跟她学针线活,我妈心灵手巧,什么活一学就会,特别擅长描龙画凤。看她绣在门帘上的蝴蝶,就像真蝴蝶要飞出来似的;看她绣在围裙上的花儿,就像真的花开在了围裙上。女人看了,都会羡慕,男人看了也会叫绝。”女儿对母亲的活计虽然似有夸张,但也很真切。近些年,常常听说有的人为了防治老年痴呆,去学刺绣,甚至操琴练书。实实在在地想,千百年来,多少女人手中的一根针,陪她们度过人生的千百个昼夜,尽管灯影孤寂,但也磨练了多少女子似水的柔性,让他们不愧为母亲。这正是所谓的“不养而养”,一根针,不仅养育了儿女,也保养了自身健康,让她年过百岁亦然耳聪目明,手脚灵活。
常年洗脚,延缓衰老
“我妈还有个用温水洗脚的习惯。不管活儿再忙,身体再累,也要每天坚持。她常说:‘人不能懒,要想活着,就得忙活。’有时候我们劝她,让她别洗脚了,快休息。她会说:‘洗脚用点工夫,值得啊!’并说着自己的想法,要求我们也坚持洗脚。现在人们都讲究养生了,养生成了大家的一种健康意识,我们才知道,母亲坚持了一辈子的‘足浴’养生。别看这么个小习惯,对她的长寿肯定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俗话说,一个高深的知识,也许早就被最平常的人掌握了。正是这样,或者老人只知洗脚干净,或者老人只知道洗了脚会舒服点儿,但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却保养出了一个百年不变的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