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2期
《神室八法》之刚、柔、诚、信
作者:谢清果
清代著名道教理论家刘一明所著《神室八法》有一文,以“刚”、“柔”、“诚”、“信”、“和”、“静”、“虚”、“灵”八个字为纲,详细阐述各自的精神实质,揭示其中玄妙。从现代来看,神室修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成就自我的过程,其八种方法道出了身心修养的要诀,做到这八种要诀,人才能成为自己的真正主人。正因如此,《神室八法》对自我修养有深刻的启示,本文在此先撷四法——刚、柔、诚、信以析之。
“刚”法与意志力的培养
“刚”是神室的梁柱,“刚”就是坚强、健行、果断、壮盛、锐气、利器。缺少“刚气”的危害是“盖刚气不立,四大无力。全身放下,逡畏不前,锐气尽散,六贼搬弄,三尸张狂,主意不定,狐疑不决,又怕饿着,又怕冻着,又怕修道(高尚的境界)不成误了现在,又怕魔障(痛苦挫折)来侵苦楚难受,又怕缘法(方法途径)不兴行道阻滞”。斩断恩爱,挖除根尘;不怕魔难,坚韧顽强;整顿精神,勇猛前进;废寝忘食,是非立断;一心无二,经久不易;和而不同,群而不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人贪爱的不爱,人难受的能受;内外如一,工夫不歇,这些都是“刚”的表现。
以“刚”法而修心,有助于自我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遇到困难不退缩,迎难而上,不达目的不罢休。人们常说,胜百万雄兵易,胜心中之敌,难上难。说的就是,人世间的许多事情所以失败,往往是因为自己首先放弃了,没有奉行老子所说的“慎终若始”的人生处世态度,所以常常是接近成功的时候反而失败了,阴沟翻船。因此,如欲成就自我,升华人生,首先就应该做到培养起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斗志,在心中切实确立起“刚”的意识。
“柔”法与应变力的涵养
刘一明把“柔”视为神室的木料。“柔”的含义有顺势、柔弱、克己、自屈、自退、自卑、无我、有人、无妄、淳朴、老实。实际上它秉承了老子的“柔之胜刚,弱之胜强”,之意。如若不柔,那会“磕着撞着,无明火发,不能自遏,三宝受伤,全身失陷。神室木材为大火所焚化,一无所有,终归空亡,岂能完成大道哉!”那么如何做到“柔”?“有打我者顺受,有骂我者笑迎。疾病不管,是非不入,礼下于人,傲气俱除,习气渐化,时时省察己过,处处检点面目,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素位而行,不愿乎处,一切人情世事付于不知,诸般邪思妄想扫去无迹。”
以“柔”法修心,有助于自我涵养应变能力。“柔”法与“刚”法是相反相成的一对方法。如果“刚”法主要表现为一种勇猛精进的气势,那“柔”法则是一种柔弱自守的精神。刚柔相济,有张有弛,才是妙道。运用“柔”法的一个要诀在于“顺”,就是力求因势利导,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妄为。人处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中,只有具备应变力,方能处乱不惊,以不变应万变,外变我不变。我只是低头做事,不矜持、不奇异,荣辱不较,顺势而已,守柔而已,这样就能保全自己。
“诚”法与自制力的修养
刘一明认为,“诚”是神室的基址。它的内涵是淳厚、专一、老实、无欺、不隐、不瞒。这是儒家的“诚明”思想的运用。不“诚”会如何呢?“不诚则心不纯,心不纯则疑惑生,疑惑生则妄念起,妄念起则脚根不实,一行一步入于虚假,一举一动俱是烦恼。隔绝大道闭塞灵窟,而欲明道,不愈远乎!”相反,如能做到“安危不计,一心向前,出言无伪诈,行事无怪异,随地而安,遇境而就,到安乐处不喜,逢困难时不忧,择善固执,顺守其正,至死抱道,永无变迁,有过即改,遇善即行”,那就是诚了。
以“诚”法修心,有助于修养自制力。欲成就自我,就要培养始终如一的精神,脚踏实地,处处求真,诚实为人。不会因为有鲜花掌声就停止了自己的追求,自己能牢牢把握住性命之根本,以奉行“道德”为圭臬。并且抱着“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诚心,终能达胜利的彼岸。
“信”法与自信力的生养
在刘一明看来,“信”犹如神室的椽瓦。它的意蕴在于中孚、无惑、不易、见真、有主。无“信”会何如?“信若不立,四象不合,五行不和,两仪各别,三宝俱漏,大业废矣。”相反地,达到了“信”的境界又是怎样呢?“忠孝廉耻俱尽其道,仁义礼智各得其宜,是非不杂,邪正分明,初念不改,正念常存,应事接物不逐风扬波,日用夜作不昧性迷心,对景忘情,在尘出尘,遇境不迁,住世离世,宜缓则缓,宜急则急,宜后则后,宜先则先,宜进则进,宜退则退,宜放则放,宜收则收,彼我如一,身心不二。”此法与儒家思想五德之一的“信”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信”法修心,有助于自我生养自信力。人生在世,欲成就自我,离不开信仰、信念等组成的自信力。酒色财气考验着自信力;喜怒哀乐凭借自信力而正当;视听言动因为自信力而与正道印合;品行高低因为自信力而得以分别;有无邪正因为自信力而彰显,甚至天地的五行四象也是因为自信力而攒集起来。
可见,正道与邪道,成功与失败,自信力一试便分明。有自信力者,正气在他身上聚集,他处处信守中道,不偏不倚,自然得道多助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