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3期
聆听孔子的教诲——心斋
作者:侯全福
《庄子·人间世》中有一段孔子和他的学生颜回关于修身养性的对话:“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意思是这样的:颜回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心斋”,孔子说:“你首先要全身心放松,静下心来摒除杂念,使自己的思想意识逐渐归于一处,专注一心。同时要调整呼吸,使自己的呼吸由快及慢,由浅入深,引短令长,逐步形成细、匀、绵、长的呼吸,那时候你就不用耳去听,该用心去体会了。进而加深修养,杂念全无,呼吸似无出入,这时已达到心息相依的地步,用心也听不到了,该用气去感应了。耳朵的功能只能听到有声之音,心的功能也只能感受到外界有形之物。而气是空明的虚无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它能容纳一切。当进入更高深的层次时,大脑思维也进入了一种极静的状态,此时,神气合一,心中寂然,人与天合,真性毕露,自性圆融显现,透出无限光明,似乎进入一种空明的世界,这时‘道’自然与你相合。这就是虚,就是心斋。”
颜回依法而行。过了一段时日,颜回来拜见孔子说:“我进步了!”孔子说:“是怎样的进步,你说说看。”颜回说:“我消除了杂念,静下来了,忘掉了仁义,忘掉了情感,不再容易激动了,心境很平静了。”孔子说:“很好,但还不够。”又过了一段时日,颜回又来拜见孔子说:“我又进步了!”孔子问:“怎样进步的,你说来我听。”颜回说:“我现在心如止水,完全忘了礼乐,忘记了一切繁文缛节和俗事杂务,不再为外界的噪杂之声干扰了。已到了清静无为、心息相依的地步。”孔子说:“很好,但是还不够,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又过了一段时日,颜回再次拜见孔子说:“我又进步了。”孔子说:“怎样的进步,你仔细说说看。”颜回说:“我已达到了神气浑然,天人合一的地步,即没有肢体存在的感觉,又感觉不到听觉和视觉的作用,却又是那么明亮,那么离奇而又真实,好像又一个我离开了身体,自由自在地遨游在虚空之中,没有上没有下,没有阻碍,空即是我,我即是空。”孔子说:“你已与大自然融会一体了,所以就没有自己的感觉。你没有拘泥于前人的经验,顺应了天地万物变化的自然发展规律,所以能达到这种超然的境界,成为一代贤人,连我都愿意跟你认真学习。”
孔子能成为“圣人”,不知道多少次、多长时间要在“超静”的情况下深思远虑,才凝结出滋养中国人几千年的智慧。在当今社会,想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很多,可是,能够像颜回那样能安静下来凝心体悟的人却很少。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文化并非仅是理论的教化,身心兼修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礼记·大学》还有这样的一段话:“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意思是,只有意念诚实,才能够心地纯洁而端正,只有端正了心态才能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干什么事,都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如果心怀愤怒,则不利修身养性,因为不能忍,气盛血躁,气机乱窜,血不归经,会使经脉散乱,容易“岔气走火”,有百害而无一益;心怀恐惧也不利修养,这是因为胆气不正,血衰气微,会胡思乱想,神不守舍而误入歧途;心怀逸乐也不行,因为心盛血旺,精神亢奋,难以安静,只能是白费精神,劳而无功;心怀忧患更不行,因为心郁神昏,精神不振,只能是心烦意乱,昏暗沉闷。
如此种种,想要达到很高的境界,使身心兼修,得以延年益寿,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高尚的意志品质,还要有不凡的智慧。比如,儒家文化还提到:养生要通晓阴阳,明察四时之变化。其实这一条讲的是要熟悉自然规律,并顺应自然规律。大自然造化了阴阳、寒暑、燥湿和四季的交替变化,世间万物也都因此有其循行的自然发展规律,古人通过长期认真的观察,才得以明析阴阳之变化,辨别万物的利害关系,也因此能够协调化解其矛盾,使之转化为对人类生命有利的方面,使人的精神与形体少受外界侵扰,进而保持健康,得到长寿。所谓长寿,并非是短寿的延长,而是顺应了自然规律,不做有损身体健康的事,并消除有害的东西,使生命得以正常生存。那么什么是不利的、有害的东西呢?从饮食的角度,过甜、过酸、过苦、过辣、过咸这五种不合理的味道,都会对身体不利而影响健康。再如精神上的变化,如太高兴、太愤怒、太忧愁、太恐惧、太悲哀这五种不良情绪都会对人的心神和五脏六腑造成损害,对生命不利,即所谓大怒伤肝、忧思伤脾、悲哀伤肺、惊恐伤肾、过喜伤心就是这个道理。还有气候和温度的变化,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如太冷、太热、太燥、太湿、大风、大雨、大雾这几种自然现象都会使人情绪波动,对人的身心都会造成损害。
因此,“知本则疾无由至矣!”也就是说,那些精于养生之道的人都知道什么是修身安身立命之本,懂得珍惜并调和四时阴阳、自然现象带来的利和不利,不让病症“乘虚而入”。那么,什么是本呢?《吕氏春秋·先己》中说:“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在此理解这个“本”字,并非只指一物,如果说到身体的健康,本就是身体,只有确确实实地珍惜它、爱护它、保养它,才会得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