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期
饮食随想(三则)
作者:詹永祥
人为刀俎,汝为鱼肉。放在案板上的食物,在此刻任其宰割。剔骨、抽筋、去瓤、剥皮,种种出神入化的刀功和技巧,一时竟入木三分;滚刀切、乱刀斫、快刀削、薄刀片,雪白的刀光过处,一时竟花样百出。
或烧或涮,或爆或焖,不同的做法,需要不同的刀法。切成条、剖成片、剁成糜,握在手中的刀居然如此神奇,竟刀刀不落空,刀刀让你见到真功夫。
有入口化渣的红烧狮子头、清汤汆肉丸,需要你将鲜肉剁得如同柔荑,细而不烂;有余香满口的香酥鸭、煨蹄,需要你将原料切得中规中矩、有形有款;还有脆嫩可口的涮羊肉、烫火锅,更需要你将肉片剖得可以透过灯影,薄薄的一片一片,落入汤中都不见。
既有剔、刺、劈、割、削,也有片、剖、切、剁、刨……十八般武艺,全都拿得起放得下——惟一的条件只是刀快,吹毛得断的快刀是厨师的利器。快刀斩乱麻,举落之间,便会斩断藕断丝连的遗憾,斩出十年磨一剑的老到功夫。
关于火候
火候是油盐酱醋之外的另一种调味品,是姜葱椒蒜之外的另一种佐料。
有猛火急炒,像暴风骤雨,心急火燎的几锅铲,刹时便从锅中铲出一大盘活鲜鲜的脆嫩;有文火慢煨,如冷水泡茶,明明灭灭似萤似烛,让你半天才能从沙锅里舀出一海碗吊人胃口的浓香。
还有火候大小适中的煎煸,还有先大火后小火的蒸煮,还有先小火后大火的焖烧……恰到好处的火候,烧出了烹饪的诀窍。
少一分则太嫩,多一分则太老;细滑与粗糙、嫩脆与绵老、有滋与无味,其中的区别有时竟在分寸之间。
炒爆焖炖、蒸煮煨煲……那么多种烹饪方法,全被火候掌握在自己手中——把握火候,便仿佛把握住了烹饪最关键的纲,纲举目张,佳肴就出来了,佳肴的色香味也就出来了。
关于小菜
大鱼大肉中见缝插针才能放下一点家常味,山珍海味里偶尔才能端上桌来的一小碗搭配和调剂,七大碗八大盏品尝完之后才可能想起增添的一个小小的余兴节目——区区一碟小菜,有时竟喧宾夺主,成为宴席即将结束时才陡然张开的美丽凤尾。
纵非南北大菜,也非稀世珍肴,更非出自厚厚菜谱中流芳千古的烹饪经典:一碗白油菜心,一盘醋溜莴笋,一碟红油泡菜,一根盐渍萝卜,甚至豆腐乳、咸榨菜、酸黄瓜……来自民间的风味,在众口难调中,以独特的麻辣或酸甜,令人在酒足饭饱后仍欲罢不能,不忍放箸。
凉拌的,滚烫开水里随便一汆,清清淡淡,竟不沾半分油腥,仿佛远离人间烟火的小家碧玉;热炒的,素油辣锅中轻轻一过,现炒现卖,居然新鲜嫩脆,仿佛仍栽在田间地头的几片绿油油的田园风光。
也许你劳神费心,买洗烧半天,想炖煮焖炒出几样令人称道的精美佳肴,但最终吃到嘴里的,却常常是有心栽花花不开的遗憾;也许你顺便拌几样寻常菜肴,随随意意一碟小菜端上餐桌,人们筷子搛起来的,反倒是无意插柳柳成荫的赞扬。
虽上不得台面,上了台面却令人眼前一亮;虽仅仅是寻常豆腐白菜,寻常的豆腐白菜偏偏有人爱;虽非出自大师名厨之手,无师自通炒出来的家常味却依然口感不错,色香味俱全。
或炝锅或吊汤,或干煸或水煮……宴席中的小菜一碟,往往让有滋有味咬住菜根不放的人食欲大开,并高高地吊起食客们长期被油腻败坏了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