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期
21世纪流行度身定做
作者:程乃珊
当人的生活提升到一定层次后,我们对私密性和“自我”会越发重视,越来越讨厌人云亦云,一窝蜂、随大流,忌讳穿着千人一面,特别在上海这样一个大城市,百多年前就开始有了“度身定做”的专为个人服务的行业:除了皮鞋衣服可以定制外,还有私家车私房菜、私人医生私人教师(家庭教师)甚至私人律师、私人会计师、私人游泳池、私人网球场、私人会所,还有私人演出(唱堂会)……一个文明度越高的社会,它的私人服务范畴越广。
私人服务就是度身定做,按照对方特定的需要,客观条件打造适合其服务需要。
世界进入21世纪,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准空前提高,“度身定做”的私人服务不再是一小部分上流社会才能享受到,比如手机(私人电话专线)、个人网页、私车、指定发型师以及银行的私人服务,一般工薪阶层都可享受到。讲究个性,张扬个性,已成21世纪大众普遍的追求。
(一)
私人茶艺师的现身,是这股时尚大潮所催绽的一朵新蕾。
汉字本身就是一幅幅含义深远的图画。一个“茶”字,就是人在草木中。因此,“茶”本身其实应是一幅很宁静很私人的写意之画。
我们常说的“品茶”,三个口,说明品茶之举是个宜小范围,不适合大轰隆。茶馆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消闲场所,它应该也属 “度身定做”的产物 ,但因为其对象是大众百姓,并且除茶外,一般都另外供应点心面食、茶食小吃等。作为公众消闲场所,自然就失却私密空间,而作为老板,自然人气越足钞票赚得越多越好。渐渐的,茶馆成了杂乱、喧闹的代名词——上海话中就有这么一句:乱烘烘的像只茶馆店!因而传统茶馆,失却一个“品”的优雅。
(二)
孵茶馆是中国传统休闲文化之一,随着咖啡厅酒吧日益抢滩我们的休闲市场,传统茶馆也开始与时俱进、变身改革,一改过往吵、闹、脏、不注重氛围情调的传统,一家家窗明几净,装修各显特色,位于城隍庙的“上海茗楼”就是其中一家。
上海茗楼与湖心亭茶室相距一箭之遥,却是各有千秋。前者更显年轻化时尚化,恪守着“润物细无声”的茶文化传统,低调悄然地伫立着。
位于老城隍庙边鄂尔多斯休闲广场三楼的上海茗楼掌门人陈瑛,是一位来自茶的故乡——西子湖畔的杭州姑娘,毕业自浙江大学茶学系,又出身于茶缘极深之家,毕业后专职从事茶文化似理所当然。1997年她与女友在西湖边上开了首个自己的茶馆“你我茶吧”,且夺得杭州十佳茶艺小姐之冠。
印象中的茶馆老板个个都是胳膊上行得车,肚里撑得船,带几分江湖气,起码也得如阿庆嫂样泼辣精干。不料眼前这位女老板却如此娴雅秀气,轻声细语。或许正是她天生清雅气质与茶文化合缘,悟性又特别高,很快在茶艺界学得一手真功夫,成为业内人尽皆知的大姐大。大姐大自有其魄力和目标,她与朋友一起投资1000多万,在这里办起了“上海茗楼”。
据统计,现今上海各类茶艺馆、茶楼茶坊等公共饮茶场所就有5000余家之多,如何在其脱颖而出是一个挑战。
(三)
欲脱颖而出,必须别具一格。什么叫别具一格?一位上海老工商业者老字号“蓝棠”皮鞋店老板曾深有体会地对笔者讲过,那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绝”。
陈瑛的一“绝”,就是“私人茶艺师”。
正如前文所述,沪上已有私人理财、私人会所、私人保镖……私人茶艺师,似不大听到。不就是喝杯茶,需要搬出私人茶艺师吗?
陈瑛对此自有她的见解:人们来茶馆饮茶,并不图解渴,而是放松交谈,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茶作为一种文化,可引申出许多信息和传统:从茶叶采摘烘炒到沏泡顺序到茶具到与茶有关的种种典故……当一样东西在众人前显得高深时,“特别服务”就有一种需要,犹如我们面对疾病需私人医师,面对财富需银行和私人理财服务一样。
当我们不懂茶时,茶艺师在我们眼中只是个泡茶的,当我们对茶越来越了解时,我们就要借步问话,这时如果专门有一位特别为你现身说法,并据你个人喜好为你泡沏,我们就觉得茶艺师的功夫了。
据陈瑛说其实早在唐朝市井就有“游茶”人;游茶,就是游走卖茶的人。他们挑着担子,内有茶罐茶碗、炉火铜壶,遇有客要茶,就放下担子,依客人意思或龙井或碧螺春,或淡或浓,现抓现冲,这应是最早的“度身定做”的私人茶艺师吧!
当然,今日私人茶艺师较古代的游茶人,有着更多元的角色和责任。
(四)
欧美高级餐厅都有侍酒师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