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期
闲酒的滋味(外一章)
作者:程耀恺
官场的公宴,商家的应酬,冠盖如云,高朋满座。纵是仙醪之饮,却因与宴者心存功利,意在逢迎,美味佳肴大多白白填了酒囊饭袋。
能喝出滋味的,只有闲酒。
闲酒通常需闲人来喝。“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都是闲着没事,才向酒中讨醉,既免生闲气,又有良多趣味。
忙人只要有份闲心,也不妨喝点闲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位曹丞相征战杀伐之余,静下心来,思索点人生奥秘,且饮且歌,都是心闲才能有的雅致。
不过喝闲酒的最高境界,不是人闲,也不是心闲,而是饮者必得具备干净清闲的精神。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寒夜客来茶当酒”。
不单这些饮者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精神透明的人,连喝酒的环境也窗明几净,绝无俗物的清闲幽寂之处。
这么说,你千万不要以为惟有古人才与闲酒般配,其实现代人也自有现代人的情趣。不同的人那里,闲酒的味道自然也各不相同。或助兴、或找乐、或解愁、或忘忧,甚或为饮而饮,都无不可。
青年人意气风发,倘若朋友小聚,兴觞相激,同样能喝出狂飙盈袖、神思飘逸;中年人年富力强,然而身心疲惫,最宜独酌,三杯下肚,却也能澄怀息虑,洞开心扉;老年人经历陵谷变迁,看透鱼龙曼衍,最好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一边浅盏低酌,一边回味昔日人事风华。辛酸也罢,荣耀也罢,一并脱然而忘。
豪华扫荡了真情,商风吹走了诗意。金樽美酒的盛宴,淡化了“浊酒一杯家万里”的人间情怀,怎抵得上“围炉一火,闲酒三杯”那般气暖人和。
读酒
能读的东西,不单是文字,酒也可以。只不过古往今来,饮酒的人多,读酒的人少而已。
大多数喝酒的人,差不多只把酒当作能忘忧能迷魂的水,只有极少一部分,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把酒视为一种精神,或者一种文化。他们心里明白:酒是可以读的。
在读酒者的心目中,酒像诗一样有格律、有激情,像小说一样有情节、有场景,像画一样有线条、有光影,像丝竹一样有节奏、有声韵。一句话,酒是可读的。
欧阳修与众宾客会饮于琅山下,酒给宾客带来了欢乐,仅此而已,惟有太守“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在宾客,是只饮不读,在欧阳修,是且饮且读。那篇名垂千古的《醉翁亭记》,该是这次读酒的心得体会了吧。
一般只知喝酒而不知读酒的人,充其量只是酒徒而已。酒徒的饮酒,图的是什么呢?无非举杯消愁,借酒哭天,以酒装疯,饮酒作乐,所以,一成酒徒,便无足观。即使那位自称高阳酒徒的郦食其,还要特意声明一下我这人“非儒人也”,这才免吃刘邦的闭门羹。酒徒的品味,可想而知。
读酒的人却不同,他们深谙“豪情美酒自古常相随”的妙趣。故:
对酒当歌有之;
斗酒诗百篇者有之;
把酒话桑麻者有之;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者有之;
醉后何妨死便埋者有之;
把酒问青天者有之;
一曲新词酒一杯者有之;
醉扶怪石看飞泉者有之;
醉里挑灯看剑者有之;
煮酒论英雄者有之;
酒入愁肠化成相思泪者有之
……
饮酒与读酒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的境界有高下。饮酒的最高极限,不过是酩酊。在浅饮与微醺的状态中,刚刚获得的那一点点解脱感或飘逸感,一旦酩酊大醉,所有的感觉都将被麻醉收缴殆尽。读酒的境界,却是无止境的。你可以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也可以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
说到底,饮酒是一种消耗,读酒是一种创造。两者的境界,自有分晓。
古今读酒,臻于圣境的,大概要数那个既能兀然而醉,复能豁然而醒的刘伶。刘伶读酒,达到“静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肤、私欲之感情。俯视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浮萍。”把酒神精神,发挥到如此这般淋漓尽致,敢问世间能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