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0期

防止心律不齐应吃水煮鱼,而非油“煮”鱼 (等5则)

作者:薛 东 高旭滨




  防止心律不齐应吃水煮鱼,而非油“煮”鱼
  
  吃鱼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然而,鱼肉并不是怎么做都具有同样的抗病功效。例如,水煮和油炸两种不同的烹饪方法做成的鱼,对健康的影响就会有很大差别。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的研究显示,只有吃水煮或烧烤方式做出的鱼肉才可以提高血液中欧米加—3脂肪酸的含量,降低心律不齐的发病率。用油炸方法加工的鱼肉却不具备同样功效。研究还发现,每周至少吃一次鱼和一个月只吃一次鱼相比,发生房颤的机会可以降低30%。房颤是心律不齐的一种,和中风有着密切关系。所以,防止房颤就可以降低中风发病的风险。
  (编者:从营养和保健角度来说,鱼的烹调方法以蒸、煮最为理想。油炸鱼虽味香、口感好,但却不利于健康,所以,还是少吃或不吃油炸鱼为好,其他食品亦然。)
  
  低温使高血压患者易遭受心脏意外
  
  最新研究显示,患高血压的人当气温降低时更易遭受心脏意外。
  在2004年8月举行的欧洲心脏病学会的学术会议上,法国勃艮地大学的科学家们报道,经过他们两年的研究证明:当气温降至4℃以下,更易发生心脏意外,当然这些发病增长的现象仅见于高血压患者。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低气温导致血管收缩,血液通过血管的阻力增大;低气温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能是诱发心脏疾病的另外的因素。研究还发现,当一天内气温降低过大时,无论气温的绝对值多少,也会增大心脏意外的发生率。据此,从事这一研究的雷顿博士呼吁,人们应该穿着更温暖以保护自己,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因为他们的血管比普通人更敏感。
  (编者:血压与气温的高低有密切联系,气温高时,血管扩张,血压相应降低;气温低时,血管收缩,血压随之升高。寒冷季节将临,高血压患者应特别关注天气变化,注意做好防护工作,以防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自身活体绷带试验成功
  
  对于身体表面皮肤大面积烧伤、或者糖尿病造成创伤长期不愈的患者来说, 以往只能接受来自他人的皮肤移植,因而不得不应对自身本能性的排斥反应。这种情况也许不会持续太久了。一组英国研究人员今年4月报道了他们成功利用患者自身细胞培养生成的“活体绷带”,来修补烧伤和糖尿病患者外伤创面的临床实验。研究者从患者身上采集细胞样品,经过在特制载体上培养增殖,5~7天后就可以用来覆盖在患者的创面上。新生肉芽组织在这种活体绷带的保护下顺利生长,待到新皮肤生成后,活体绷带就可以卸任了。科学家们发现,这种活体绷带可以加快创伤表面修复的时间。
  (编者:真是个好消息!但愿此项技术能尽早惠及患者。)
  
  远程通讯技术助中风患者尽早获得救治
  
  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对中风患者来说,发病后最初3个小时的诊断和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危和病后恢复的程度。如果在患者发病原地或救护车上就能够让专科医生做出检查,可以大大节约急诊室常规救助的时间, 直接将患者送到脑科中心进行专门的诊断和治疗。年初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脑卒中年会上,专家介绍了他们如何利用无线传送设备传输图像,成功地帮助专科医生在远距离通过电脑屏幕对脑卒中患者做出诊断。无线通讯设备已经能够使这一设想变成不远的现实。
  (编者:我们期待这一新技术能早日普及,让病人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提高治愈率,减少伤残率。在此技术广泛应用之前,患者家属也应注意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中风症状,应立即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详见本期“急救中心”。)
  
  大豆蛋白有保肾作用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肾功能降低,甚至肾脏损伤。肾损伤的指标之一是尿中含蛋白。美国伊利诺州营养学家通过对14位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结构的调整发现,食入大豆蛋白可以降低尿中蛋白含量,同时增加血管系统中的清道夫——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前者说明大豆蛋白具有某种改善肾功能的作用,而后者则有助于使全身血管系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编者:大豆蛋白含量达40%左右,且很容易消化吸收,是植物蛋白中的佼佼者。除本文提到的功能外,它还具有抗衰老等其他保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