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从骨质疏松症谈起
作者:王一飞
近代医学研究已证实,在年轻时达到理想的骨峰值(储蓄充裕)和防止成年后骨量的逐步丢失(减少开支)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两个关键。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应从妊娠妇女的保健指导开始,在儿童及青春期通过各种方式达到尽量高的理想骨峰值;成年以后,仔细分析每个人引起骨量丢失的各种可能因素,以期尽量减少与减缓骨量丢失;对高危人群应进行常规体检,力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出现骨质疏松症,则必须采用去除诱因、减轻疼痛、增加骨量、减少骨量丢失的综合治疗方案,并着重预防骨折,尽量减少致残与致死等严重后果,这就是所谓“健康问题生命全程综合干预”的理念。
根据这个理念,针对骨质疏松症应当采取以下四项综合措施:
1.从妊娠期孕妇保健指导开始骨质疏松症的认知与教育,然后保证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阶段营养均衡,不偏食,爱运动,尤其是跳跃运动如跳绳、打球等,多日照,力争在35岁左右达到理想的骨峰值。
2.及时发现并去除引起骨量流失的各种危险因素,尤其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久坐不动、抽烟、酗酒等,积极治疗肝炎、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3.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增进肌力及运动的协调性与灵活性,防止摔跌造成骨折。
4.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化治疗的原则,选用合适的减少骨量丢失、改善骨骼质量的药物。
按照这个思维方式,其实许多成年或老年人的慢性非传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某些肿瘤等)都应当树立“健康问题生命全程综合干预”的新理念与战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与人本关怀。
有人说,21世纪的医学是3P医学,即个体化医学(PersonalizedMedicine)、预测医学(PredictiveMedicine)与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我认为还要加上一个P,即公众主动参与式的医学(Participatory Medicine ),对于“健康问题生命全程综合干预”而言,公众认知及主动参与是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