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5期
构筑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防线”
作者:吕志前 张 柽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心血管病致病因子或危险因素采取的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其主要对象是没有或虽有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发生疾病的人群。具体怎么做呢?
中心环节
积极采取健康教育手段,提高防病意识,防止和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心血管病预防策略的中心环节,也是全人类健康风险管理的体现。要使人群中数量极大的伴有轻中度危险因素的人降低危险,同时又要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长期干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教育广大群众有强烈防范的意识,自觉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推广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内容是合理膳食、坚持中等强度体育运动、戒烟、防止过度的精神紧张等。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和改变全人群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氛围,普遍降低全人群的危险因素的水平,增进人群健康,控制心血管疾病发生。
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 因为营养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制定合理的膳食原则对防治冠心病至关重要。积极防治血脂异常,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应多摄入蛋白质丰富、胆固醇少的食品;少吃或不吃蔗糖或葡萄糖等简单的碳水化物;可多吃些富含铬、铁、维生素C及纤维素的食物;提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适量运动 很少活动的人,血脂容易在血管壁沉积,易患心血管疾病。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活动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专家认为,人在行走时能量消耗增加,可以消耗体内储存的脂肪,以供给额外的能量需要。在运动后的恢复期则会从血液中提取膳食脂肪来补充脂肪储存库,从而使血脂水平下降。
戒烟限酒戒烟是减少心血管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吸烟对心血管的不良影响在于一氧化碳和尼古丁的毒性,它们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心脏负担加重。吸烟越多,对心脏的损害越严重。然而,适量饮酒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减少患冠心病的概率。
心理平衡 持久的精神压力是公认的致病因素之一。内心世界的和谐状态,人的心理平衡与否,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所以医病先医“心”。现代医学也发现,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压抑有关。紧张、愤怒、敌意等不良情绪容易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易患心血管疾病。心理平衡的作用超过所有的“保健措施”。
(吕志前教授每周五上午有专家门诊,预约及咨询电话,13801995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