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5期

生殖健康与“治未病”

作者:王一飞




  生殖健康这个概念是1994年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上提出并得到与会各国认可的。2007年联合国大会更提出了“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的宏伟目标。
  
  生殖健康的六大基石
  
  生殖健康是指与人类生殖活动有关的所有方面(包括所有的功能与过程),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与和谐的状态。因此,生殖健康就意味着人们都能过上满意和安全的性生活,都具备正常的生育能力,并拥有决定是否生育、何时生育以及生育期间隔长短的权利。具体而言,生殖健康包括以下六大基石:
  1. 正常与健全的性和生殖功能(包括生理、心理与行为及发育);
  2. 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与保健;
  3. 安全、有效的节育与避孕技术及优质的计划生育服务;
  4. 不孕/不育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5. 性/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是生殖道感染和生殖系统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6. 减少环境、行为与不良生活方式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生殖健康需重视预防医学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指导原则,预防医学的战略意义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片面强调疾病诊断与治疗。预防医学还常常停留在概念与纸面上。以出生缺陷为例,中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4%~6%,每年有80万~120万先天性残疾儿诞生。中国最常见的五种出生缺陷为:唇裂、神经管畸形、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与脑积水。对于减少出生缺陷而言,最重要的是采用三级预防战略:
  ● 一级预防:孕前宣教及保健,补充叶酸和碘,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及安全用药;
  ● 二级预防: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
  ● 三级预防:新生儿筛查,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及先天性听力低下等。
  我国已制订提高人口出生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行动计划,要求2010年时,出生缺陷预防措施覆盖率达40%以上,重大体表畸形发生率降低70%以上,神经管畸形发生率降低30%以上,预防医学对于实现这个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殖健康需要公众参与
  
  生殖健康是一个涉及生命全过程的健康问题,没有公众的正确认知与自觉参与是不可能实现“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宏伟目标的。
  以性病与艾滋病控制为例,除筛查、早期诊断与治疗外,注意力应当集中于一级预防,也即社会净化与教育、个体行为自律及必要的疫苗接种,要大大宣传及推广安全套的双重保护作用(既避孕又能预防性病与艾滋病),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公众的正确认知与自觉参与。
  再如环境恶化对生殖健康的危害,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杀虫剂,化学制剂、二英等)与精液质量下降、生殖道畸形、不孕、流产及出生缺陷密切相关。人的行为也与生殖健康息息相关:抽烟、酗酒与毒瘾不但影响本人的性与生殖健康,还直接影响子代的发育和健康。公众行为自律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必须依靠公众的正确认知与自觉参与,这就是公众参与式医学的意义所在。
  毫无疑问,生殖健康是健康的核心之一。重视生殖健康,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