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期
妈妈服速效感冒片,乳儿险丧命
作者:付德明
林林才9个月大,母乳喂养。因流涕,服用“小儿速效感冒片”2/3片,次日又服1次,当天下午家长发现他全身出现红色粟粒状皮疹,伴瘙痒,皮肤科医生考虑为“感冒片”过敏,停服此药,2天后皮疹消失。2周后林林的妈妈也因感冒服用剩余的“小儿速效感冒片”4片,服药期间照常哺乳,共服2次,妈妈服药第2天小林林由嘴、眼开始至全身出现红色栗粒疹,剧痒,继之迅速转为为红斑、水疱,皮肤表面皱,快速呈大片表皮松解、脱落、糜烂,用手指轻轻按摩红斑处皮肤,其表皮可容易地被剥脱,口周有放射状皲裂。于出疹后24小时皮肤损害达高峰,以躯干及四肢近端显著,皮肤触痛明显,形如烫伤。林林因大面积严重皮损,体液渗出过多,发病第2天晚上出现脱水,发高热达40℃,谵妄、频频抽搐入院治疗。
经医生积极抢救治疗,5天后林林的病情开始好转,3周后痊愈出院。医生诊断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又称非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药物过敏反应的一种严重而少见的类型,由母亲服用“小儿速效感冒片”引起乳儿发病则更少见。“小儿速效感冒片”主要成分为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及人工牛黄,扑热息痛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一次服药可维持3~4小时,排泄快,常用于镇痛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儿科使用此药多年临床观察证明,该药对小儿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大多数患儿使用安全。本药常见的副作用有多汗、胃肠功能紊乱、紫绀,偶见疱疹,主要为扑热息痛所致。人工牛黄一般不引起皮肤损害。林林第一次服用常用量的“小儿速效感冒片”后出现全身皮疹,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14天后他通过乳汁间接服用,促使被致敏的机体发生过敏反应,引起全身皮肤的严重损害。林林出现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是由“小儿速效感冒片”所致。因此,在使用此药前应注意追忆患者既往服药的过敏史,有扑热息痛过敏史者应禁用。用药过程中还要注意个体反应,一旦有皮疹出现应立即停药,及时就医。
这例扑热息痛致过敏反应,属于个体差异所致,但值得关注的是,该品是复方感冒药中的重要组成,如长期应用扑热息痛及其复方制剂还会导致对药物依赖性的肾毒性、血小板减少。过量使用可发生急性中毒,引起致死性肝损害。因此使用时应遵照说明书和医嘱,严格掌握适应证,不要过量和长期使用。对肝肾功能不良者及孕妇、乳母应慎用或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