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3期

老人用药须防跌跤

作者:汪宗俊




   老年人的各个脏器组织逐渐衰退,肌肉、关节、骨骼也在发生变化,出现了所谓“人老腿先老”的现象。特别是骨的弹性和韧性减弱而变脆,容易发生骨折。
  有些老年人站立不稳,行动不灵,步履蹒跚,容易身不由己地跌倒。老人跌跤的发生率较高。
  近几年来,国内外医药工作者还发现有些老年病人在服药后,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更容易导致跌倒摔伤或骨折,甚至危及生命。在此,将常见诱发跌跤的药物列举如下:
  降血压药如利血平、优降宁(帕吉林)、可乐定、胍乙啶、硝普钠,以及甲基多巴、二氮嗪、哌唑嗪等,均可有眩晕、头痛、嗜睡、肌无力和视力模糊、手指颤抖及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其中颇为严重的为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虚脱,即站立时,血压会下降。这时由于在药物的影响下,交感神经反射性调节血管张力的机能失灵,致使血液因重力作用流向下肢,而导致脑部暂时性缺血。这时若突然站立,极易摔倒、昏倒,甚至跌伤。
  抗心律失常药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美西律(慢心律)、奎尼丁及普鲁卡因胺等,会出现头晕眼花、乏力、嗜睡、耳鸣、失眠、低血压及幻觉、双手颤抖、平衡失调等反应,容易发生昏厥,尤其在大小便时,往往昏倒在地。
  抗心绞痛药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心痛定)、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等,常有眩晕、视物不清、颤抖、体位性低血压等副作用而易跌倒。
  安定药如芬那露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多用于治疗肌强直、肌损伤等症,对缓解心绞痛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有眩晕、乏力、口干、恶心、视力模糊、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氯丙嗪会引起嗜睡、无力、心动过速、动作迟缓、肌肉震颤与直立性低血压等症。长期大量服用安定、安宁、利眠宁后,会产生眩晕、嗜睡、呕吐、震颤及视力模糊和昏厥等现象,若突然停用,又会使肌肉抽搐、动作失调、容易跌倒。
  催眠药如苯巴比妥(鲁米那)、水合氯醛等药物,常有头晕、乏力、嗜睡、精神迟缓等不良反应。尤其在用药后2~3小时起床大小便时,极易跌倒。长期服用这类药物也可成瘾,若骤然停用,又会产生震颤、惊厥、直立性低血压等症,也易跌跤。
  解痉止痛药如颠茄片、曼陀罗酊与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654-2)、普鲁本辛(丙胺太林)、后马托品等,常有眩晕、口干、瞳孔散大、视物不清、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有时还伴有幻觉或神志不清,很容易跌倒。
  抗生素如长期使用链霉素,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感到周围物体发生旋转性或波浪式运动,致使平衡失调而摔倒。
  抗过敏药如氯苯那敏(扑尔敏)、曲吡那敏(去敏灵)、布可利嗪(安其敏)、异丙嗪(非那根)、赛庚啶及苯海拉明等,均有头昏、头痛、困倦、嗜睡、口干及视物模糊、耳鸣、幻觉、颤抖,乃至昏迷等反应,也易摔倒。
  由此可见,老年人引起跌跤的因素中,若知其中某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及眼神经等有毒性反应,为防患于未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例如振奋药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以求得最佳维持量。又如催眠药待病情好转后,应及时停用。也可将数种药交替使用,防止成瘾。若已久用,不能立即停药,需逐渐减量过渡,以免招致更大反应。对于患贫血、癫痫、心脏病、体位性低血压、震颤性麻痹症等病人,在夜间或早晨下床时,应缓慢坐起,稍等1~2分钟,如无反应,再慢慢起立。勿穿鞋底已磨平的胶鞋、有鞋带的胶鞋,鞋带一定要结牢。若感到要摔倒时,可立即坐下,避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