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第3期
谨访成瘾性药品成毒品
作者:张 毅
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常用药,如镇静催眠的安定、止咳的可待因、镇痛的度冷丁、强痛定等,如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在临床用于失眠、癌症抗痛等治疗时,是药品; 但如不在医生正确指导下长期滥用,可导致成瘾性发生。有些非医疗需要的人,滥用成瘾性药品,就成了“瘾君子”,使得原本治病的药物也变成了毒品。
成瘾也称依赖,包括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身体依赖是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机体出现许多生理紊乱现象,即戒断症状,通常与药理效应相反。例如长期使用安定后,突然停药,可出现严重失眠、焦虑等症状。
精神依赖是指成瘾者由于特殊的心理效应,对药物产生心理渴求和觅药行为。特点是持续时间长,不易进行行为矫治,常需要很长时间。所以,病人在服用可产生成瘾性的药物时,一定要谨慎选用,切莫使药品变成毒品。
下面结合一些常用药物,介绍一下滥用药物造成的成瘾问题。
一、镇静催眠药。
第一类是苯二氮 类,目前最为常用,包括安定、舒乐安定、三唑仑等。第二类是巴比妥类,目前临床很少应用,如苯巴比妥、硫喷妥钠等。各种镇静催眠药均可产生依赖性,因而都可引起戒断综合征。巴比妥类药物发生耐药性、依赖性和戒断综合征的情况更为严重。发生依赖性的依据是停药后发生戒断综合征。
长期服用大剂量镇静催眠药的病人,突然停药或迅速减少药量时,可发生戒断综合征。轻症表现是最后一次服药后一天或数日内出现焦虑、易激动、失眠、头痛、厌食、无力。2~3日后达到高峰,出现恶心、呕吐、肌肉痉挛。 重症表现是突然停药1至2日后,出现癫痫样发作,有时出现以幻觉、妄想、定向力丧失、高热为特征的谵妄。数日至3周内恢复。
出现戒断综合征的多为使用量是治疗剂量的5倍以上,时间超过1个月的患者。用药量大、时间长而且突然停药者症状严重。滥用巴比妥类者停药后发病较多、较早,且症状重,出现癫痫发作及轻躁狂态者多。滥用苯二氮 类者停药后发病较晚,原因可能与体内中间代谢产物排出较慢有关,症状较轻,以焦虑、失眠为主。
治疗原则是用足量镇静催眠药控制戒断症状,稳定后,逐步减少药量到停药。关键在于预防戒断综合征发生,加强镇静催眠药的处方和管理,科学地使用、停用此类药物。
二、中枢性镇痛药。例如吗啡、度冷丁和强痛定。其中吗啡最易成瘾,其次是度冷丁,强痛定的成瘾性最小。连续反复多次应用此类镇痛药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一旦停药,即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兴奋、失眠、流泪、出汗、震颤、呕吐、腹泻,严重可致虚脱和意识丧失。若给以治疗量该类镇痛药,则症状立即消失。
成瘾者为追求服用此类药物的欣快感和避免停药所致戒断症状的痛苦,常不择手段获取吗啡,称为强迫性觅药行为,危害极大。故对此类成瘾性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创伤病人应慎用此类镇痛药,如病情需要,可以小剂量、短期应用,疼痛缓解后,应尽快停药,并且尽可能选用依赖性小的镇痛药。
三、含有可待因、阿片的镇咳药。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复方镇咳药含有可待因成分,如联邦止咳露等,因可待因的镇咳效果极佳。 但是,可待因是阿片20余种生物碱中的一种,与吗啡属同一类。口服可待因进入体内后,有10%的可待因代谢后转变为吗啡。还有像复方甘草片、复方棕色合剂、复方桔梗片等,均含有阿片等成分。
可待因的镇痛作用仅为吗啡的1/12,镇咳作用为其1/4,持续时间与吗啡相似,欣快感和成瘾性也弱于吗啡。但久用也能成瘾,故应控制使用。主要用于剧烈的刺激性干咳。对因肺部感染引起的咳嗽伴咳痰,应使用祛痰药,如氯化铵。另外,现在已开发出多种无成瘾性的中枢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咳必清、苯丙哌林等,应注意选用。
四、 含有咖啡因的药物。如常用的克感敏、快克、速效伤风胶囊、感康胶囊、复方阿司匹林、去痛片等感冒药中均含有咖啡因。在克感敏中加入咖啡因,可消除扑尔敏镇静、嗜睡的副作用。 在复方阿司匹林中加入咖啡因,则是为了增加其镇痛效价。
短时间内服用含有咖啡因的药物,如半个月或一个月,都不可能产生药物依赖性。但如果长期服用或滥用此类药物,则可能对咖啡因产生精神依赖性,必须加以注意。有报道,不少人一头痛或月经痛就吃去痛片,时间越长,越离不开去痛片了。
因此,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用药物,必须注意服用的剂量和服药时间的长短,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特别要慎用那些有成瘾性的药物,一旦发现有成瘾的症状, 必须立即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