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1期

慢性心衰患者的康复之路

作者:沈如荣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慢性心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多由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硬化(冠心病)以及扩张性心肌病等引发。慢性心衰患者往往过分依赖药物治疗,而忽视了运动保健,这是不对的。我们知道,慢性心衰最基本的病理特点是静脉和重要脏器淤血。药物治疗固然可以纠正这种血液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淤血,缓解症状,但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效果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因此,药物治疗同时配合适当的、合理的运动以改善静脉及脏器淤血,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做到合理运动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正确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
  
  慢性心衰患者在症状明显期,体力活动应予限制,因为过多的体力活动无疑要加重心脏负担,加剧病情。此阶段的保健应以静为主,以动为辅。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血流更加缓慢,以致形成静脉血栓。脑梗死往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长期卧床还容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虚弱等,特别是老年患者更易发生。因此,只要症状缓解,进入恢复、静止期,就应鼓励患者活动,以尽可能给血流增加动力,改善循环,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此阶段的保健重点以动为主,动静结合。但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在床上伸展四肢,再缓慢下床,在床边、室内慢行。一段时间后再逐渐缓慢增加活动量,待病情好转时,可到室外活动。散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练气功等都是适宜的保健方法。如进行以上活动不引起胸闷、气喘,表明活动量适度。以后可根据个人的情况,适当增加活动时间,但必须以轻体力、小活动量、长期坚持为原则。
  
  正确处理好运动与心理状态的关系
  
  慢性心衰患者普遍悲观、恐惧、信心不足,这对健康极为不利。临床研究证实,精神应激在心力衰竭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有时甚至诱发肺水肿。因此,慢性心衰患者应具有豁达的心胸,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有了信心,就会有战胜疾病的勇气;有了勇气,就会有驱除恐惧的动力;有了动力,就会有坚持长期锻炼的毅力。面对现实,泰然处之,是摆脱疾病纠缠必须具备的心态。另外,患者还可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文化素养等,选择咏诗、绘画、抚琴、哼歌等娱乐活动,以改善心情,丰富生活。
  
  正确处理好运动与药物的关系
  
  运动是促进慢性心衰康复的重要环节,但千万不可把运动看得高于一切而忽视了药物治疗。患者在症状明显期应以药物治疗为第一选择,它毕竟是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手段。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合理的运动可以促使药物从体内排泄,减少药物的蓄积中毒。正确的药物治疗和合理的运动相结合,才是慢性心衰患者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