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0期

中风救治快!快!快!

作者:王有国




  最近近本社区有孙、刘两位老人先后得了同样的“脑中风”,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一时引起了众人的议论。
  孙、刘二位老人同为66岁,他们兴趣相投,脾气也相似,都是急性子。两人都喜欢下棋。那天两人又“鸳鸯炮”“卧糟马”地厮杀起来,老孙连输三局,憋着一口气回了家,连中午饭都没吃就睡了。日头偏西了还没醒,老伴去卧室喊他。一开门就听他鼾声震天,忙到床边看时,发现他枕边呕吐了一堆,嘴歪到一边,喉咙里痰鸣作响,无论怎样喊也叫不醒他。这下可把孙老太吓傻了,这可咋办?
  孙老太喊来邻居们,七手八脚给老孙捶打、喊叫、掐人中……看看不管用,又把老孙送到附近的医院急诊,大夫问东问西,检查了一阵子,给吊上两瓶液体说观察观察,治疗一夜毫无效果,第二天又转送到较大的医院。医生索要以往的病历和检查资料,孙老太哪里去找。医生只好从头检查,一直折腾到下午,结果出来了,确诊是“缺血性中风”,这才开始正规治疗。虽然用上了最新的溶栓疗法,效果却很不明显,好歹保住了性命,但留下了严重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无独有偶,时隔不久,老刘也发生了同样的病。早上老伴做好饭去叫他起床。一进卧室吓了一跳。她发现老头子吐了一床,痰堵塞在喉咙里呼噜呼噜喘不过气来,嘴歪向一侧,不管怎样喊他也不醒。老伴立刻意识到他是得了要命的病。家里没别人,这可怎么办?
  突然她想起了,老头子叮嘱过:他有个什么卡片,如果他一旦得了昏迷不醒的重病,让家人就按卡片上说的办。老伴还真从他的上衣兜里找到了卡片,便照那上面说的行动起来:她给他吸了痰,喊邻居帮忙,在门前拦了辆出租车径直送老刘到有神经专科的医院,把他的病历复印件交给医生。医生看后心里有了数。立即决定做CT,证实是“缺血性中风”后,便立即开始了以溶栓为主的系统治疗,从老刘发病到治疗开始还不到1个小时。老刘当天晚上就醒过来了。仅住了一个星期就出院了,没留下任何后遗症。
  点评:老孙和老刘,患的都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情况极其相似,然而,老刘恢复得却比老孙好得多。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呢?探索其中的奥妙肯定对“中风”的救治很有意义。
  得救时间 生死攸关 很显然,两位老人得到正规治疗的时间差别很大。老孙从发病到对症确切治疗,已经超过24小时;而老刘不超过1小时。这是他们治疗结果有天壤之别的重要原因。当然,这里说的“得救时间”指的是从发病到获得“有效治疗”那段时间。
  缺血性中风的实质是脑动脉的某个分支被堵塞,这部分脑组织的供血被迫中断。而脑组织又是全身耗氧量最大最迫切的组织。科学研究证明,正常人在常温下,脑缺氧2分钟脑活动即停止,缺氧5分钟脑细胞开始出现死亡,产生永久性损伤。以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使死亡的脑细胞再生。所以要争取在局部脑血流量已经减少,但尚未完全梗死时给予化解梗死、疏通血管的治疗,才可能有效。目前,国内外较为公认的脑梗死最佳治疗时间是发病后3小时以内。溶栓治疗在起病后3~6小时进行最为合适。可见,老刘即在这个时限之内,而老孙则远远超出了这个时限,脑功能就难以恢复。
  居安思危 有备无患 脑中风多数发病较急,患者语言不清或不能讲话,甚至昏迷,如果患者不预先向家人有所交代,做些必要的准备,到时怎不叫家人抓瞎!而老刘有心计,事先向家人交代过(尽管老伴反感),并做了准备:一个吸痰的注射器,一张救生卡和一份复印病历,使得他能够用最短的时间直达专科医院,得到有效的治疗。他赶在了脑组织完全梗死之前,从而争取到了康复的机会。
  看老刘那张“救生卡”,在“救命!快!快!快!”下面仅有几条:
  1.用带胶管的注射器吸痰,让我喘上气来!
  2.拦辆出租车去医院!因离急救站远,打电话叫“120”车来会浪费20分钟。
  3.直接送到市一院神经科,我在那里的病历号是×××××7999!
  4.不要忘记把我衣兜里的病历复印件交给医生,以供医生一时查不到病因时用。医生一看就会明白,会省去许多重复检查的麻烦。
  正是这张“救生卡”让老刘坐上了死里逃生的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