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期

医疗限价 能限下去吗

作者:王金山




  “市民一定要明确单病种的科学含义。如果实行得好,对医患双方来说都是好的。”叶煜荣认为,目前对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呼声很高,这个政策也算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实行科学的、合理的调研,设计出分层次的单病种限价对缓解医患紧张的矛盾能起到一定作用。“20岁的年轻小伙子和80高龄的老人,即使是做同一种手术,风险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医院统统要承担,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市民一定要清楚单病种的含义。”
  他还表示,通过这些试点,希望有关部门能在摸索中取得经验,发现问题,继续完善。
  
  律师:部分条款不合理
  患者王先生正准备做扁桃体切除术,刚巧是单病种范围,遂到医院咨询,术前拿到一份某医院的“单病种总费用承诺知情同意书”,他认为里面的一些条款多数是给患者的“警告”,比如:在手术中发现有其他的并发症,患者必须退出协议;单病种承诺的总费用不包括用血互助金;患者入院检查发现有其他需要本次住院治疗的疾病,院方可单方面终止单病种总费用承诺治疗的协议等。但对医院的规定却只字未提,医院是否因此规避了一些风险?记者看到,该“知情同意书”的第三条指出:对纳入单病种总费用承诺治疗的患者,由医院安排主管医师、治疗措施、检查项目、用药、床位等,患者不接受医院安排的,不纳入单病种总费用承诺范围。
  “我们是患者,怎么好像毫无选择的权利?只能听从医院安排,有抗议就要被取消‘资格’!”
  记者就此咨询了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的黄昌赣律师,他说,从医院制订单病种的含义来看,患者只能享受单一的疾病总费用优惠是合理的;但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院的程序,包括用药、床位、指定医师,从一定程度来说又是不合理的,因为看病也是一种消费行为,患者应该有知情和选择的权利。
  
  他山之石:国外流行DRGs付费方式
  由于单病种限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国家已经采用比单病种限价更合理的DRGs付费方式,即按照病例组合分类付费的方式。北京医院协会副会长朱士俊介绍,DRGs的核心思想是把患有同一种疾病的患者,按照年龄、是否手术、是否出现了并发症等分成不同的组,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计费,以方便管理。这种方式比单病种限价更多地考虑了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DRGs付费方式是1979年美国耶鲁大学卫生研究中心研究出来的一种新型住院患者病例组合方案,1982年开始对全美享受老年医疗保险和贫困医疗救助的住院患者实行按DRGs预付费,结算的费用占全国住院医疗费用的40%左右。之后,澳大利亚、德国等发达国家也实施了DRGs。近年,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实行这一付费方式。
  据悉,美国实施DRGs后,政府医疗保险住院总费用的增长速度从1983年的18.5%降至1990年的5.7%。平均住院天数从1980年的10.4天降至1990年的8.7天,1995年已缩短到6.7天。国外专家认为,DRGs不再根据医院的投入,而是按照医院收治的病例及其诊断制订相应的补偿标准,使政府对医疗费用的控制更为直接、有效。同时,因为补偿标准的制订对医院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可以激励医院降低医疗成本,从而节约卫生资源。加上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简化了收费程序,促使工作效率提高。价格公示更加明确,患者满意度也随之提高。专家还提出,尽管如此,DRGs付费方式也有其不足,如它需要通过循证实践,研发的周期较长,容易带来医疗机构推诿病人等医疗服务提供不足的问题。又如,实施DRGs付费方式,前期需要大量研究经费投入,一旦实施起来,政府还要不断加强资源规划和监管力度,这就要求卫生体制改革必须到位。炳梁原在某企业的广州总公司做部门经理,因北京组建了分公司,他被老总点将北上主持工作。北京秋天少雨干燥,炳梁还没住上半个月,嘴唇就开始脱皮,尽管他加大了饮水量,可根本不管用。他想,自己一直生活在南方,突然到北方生活,身体可能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说不定过一段时间就没事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炳梁的小腿、胳膊、后背相继出现瘙痒症状。他白天忙于工作,没工夫理会,瘙痒的感觉似乎轻多了;可晚上一回家,瘙痒就加重,尤其是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瘙痒的感觉更是有增无减。他终于有些坐不住了,只好到医院检查。让炳梁意外的是,检查发现他患有隐性糖尿病,也就是说,炳梁的皮肤瘙痒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皮肤瘙痒是糖尿病早期(隐性糖尿病)症状之一。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症,起初仅限于身体某处,挠抓后扩展至全身,昼轻夜重,常抓至皮破血流、感觉疼痛方休。饮酒之后、情绪变化、被褥温暖、衣物摩擦及热水烫洗等可促使瘙痒发作。尤其是用热水烫瘙痒处,虽然当时很舒服,但过后瘙痒会较烫之前更重。由于反复搔抓,皮肤上常见条状抓痕、血痂,可继发湿疹、皮炎,日久会使皮肤肥厚、色素沉着,甚至使皮肤干燥脱屑。阴痒多见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常与念珠菌感染有关。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皮肤瘙痒的因素很多,糖尿病患者体内过高的糖分及其他成分,会随着汗液、皮脂腺液排泄出来,刺激皮肤而引起瘙痒;或因皮肤含糖量增高、乳酸增加,致使皮肤长期处于慢性脱水状态,使出汗减少,皮肤过度干燥而瘙痒。糖尿病患者多有神经末梢炎,感觉神经敏感度增高,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如冷热变化、衣服摩擦、接触化纤织物或毛织物、饮酒食辣等均可引发皮肤瘙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