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8期
灼口?还是灼灼心?
作者:柏正宏
[病例2] 张某因咽喉痛去医院,医生检查他的口腔时,对几个年轻医生说:“你们过来看看,他舌根部‘疙疙瘩瘩’的东西是什么?——是叶状乳头。”张某一听医生说“疙疙瘩瘩”,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恐慌:“医生,有什么问题吗?”“没有什么。”医生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色,更增添了他几分疑虑。回家后,他对着镜子,使劲伸出舌头一看,舌根部果然布满了粗糙的颗粒。“这凹凸不平的东西不是癌还能是什么?”他开始觉得舌部烧灼痛。此后,陷入“恐癌”深渊中的他四处求医,尽管医生们说他没有患癌症,但他舌部烧灼感却日见严重,并出现了失眠、头痛等症状。
[病例3] 小李,大学三年级学生。半年前,他与同在学校文学创作社的一个女生彼此产生好感,很快堕入了爱河。小李全身心地去爱对方,沉醉在两人天长地久的幸福想像中。然而,不到半年,那女生提出与他分手。失恋的小李感到异常痛苦,常独自跑到与女友曾经去过的河边,回味着与她当初热吻拥抱的情景。“桃花依旧笑春风”,但“人面”已离他而去。他变得越来越抑郁、消沉,夜不能寐,记忆力减退,特别是严重的舌部烧灼感,搅得他痛苦不堪,有时竟想一死了之。发现情况异常的老师和同学将他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他患了“灼口综合征”。
医学链接:灼口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它是以舌部有烧灼感、刺痛感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胃肠不适、便秘、烦躁失眠、抑郁、头痛等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又称舌痛症。灼痛多发生在舌根部,其次为舌缘、舌背和舌尖,口腔的其他部位亦可发病,常伴有麻木、口干、感觉异常等。舌烧灼样痛多为晨轻晚重,在过多说话、吃干性食物、空闲休息时加重,但在做事、熟睡、饮食等注意力分散时,痛感减轻甚至消失。由于其症状表现为烧灼痛、刺痛,与一般疼痛不同,所以常给患者带来恐惧心理,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压力和不便。
灼口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复杂,学说众多,常规治疗效果不满意。患者虽有强烈主诉,但因医生常常见不到局部有损害体征,因而给准确诊断带来困难,容易造成误诊、误治。
根据灼口综合征患者较易疲劳、敏感,对自己健康比较关心的特点,研究者认为,灼口综合征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据国内资料报道,此病存在着许多与心理学相关的因素,如93%的患者有心理学所称的负性背景,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大部分患者存在多项心因性躯体化症状,以睡眠障碍为最多见,尚有易疲劳、烦躁、虚弱、腰酸背痛等各种躯体不适感。因此,专家们指出,引起灼口综合征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其中精神因素占有突出位置。
一、局部因素:如牙齿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义齿材料过敏、结石、过度饮酒、吸烟等理化刺激以及频繁自检造成筋膜紧张或劳损。
二、系统因素:最常见的是更年期综合征,其次是糖尿病等某些代谢与内分泌疾病,还有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长期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等。
三、精神因素:与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型性格有关,与恐癌心理有关。调查表示,37%的灼口综合征患者因偶尔发现自己舌缘根部的叶状乳头和舌根背面的轮廓乳头,便怀疑自己得了可怕的顽疾。
随着医学心理学的迅速兴起以及新型心理药物不断产生,心理行为疗法已对灼口综合征的治疗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目前,对灼口综合征的心理行为治疗有心理疏导、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和心理药物治疗等。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心理疏导,即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互相信任,单独交谈,了解可能存在的心理背景因素,进行分析、解释、引导等。同时,使用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物。此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辅助治疗,如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体育锻炼,避免经常性的口腔自检,适当服用维生素和谷维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