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一手给予帮助 一手给予尊重

作者:顾利锋




  在荷兰最大的慈善机构——荷兰郁金香基金会的总部院子里,有一座纪念塑像,塑像的底座刻着一行字:“一手给予帮助、一手给予尊重。”塑像是一位老人,名叫费尔南德。二战期间,荷兰遭到德国侵略。战争让许多人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费尔南德一家因为德国后裔的身份得以逃过德军的伤害。尽管当时家里的经济状况谈不上富有,但费尔南德却还是要去帮助那些饥饿的逃难者。每天早晨,他都会早早站在自家门前,看到有逃难者经过,就走上前请求对方帮助他,到自家院子里把一根长木头抬到门口。作为感谢,费尔南德会拿出食物送给逃难者。等逃难者带着食物离开后,他再次站到门口等待下一个逃难者,请他把门口的那根长木头帮忙抬到院子里,同样,费尔南德会拿出食物以示感谢。就这样,一根木头每天反反复复被抬来抬去,费尔南德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帮助了一个又一个饥饿的逃难者。
  费尔南德这种既给予帮助又呵护了受助者尊严的行善方式,值得推崇。然而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在对待那些需要帮助的犯错学生时,批评斥责似乎成了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唯一方式。正是这种缺乏对学生尊重的帮助方式,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加深了学生心理方面的缺陷。虽然我们心怀好意地想帮助这些学生,但很多的伤害都发生在不经意间,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说过的某句话、做过的某件事情伤害了学生,却在心底寻思:“为什么我对你那么好,你却不知买账?”其实我们应该试着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在帮助学生的同时,是否伤害到了学生?
  从费尔商德的故事,联想到我们小学课堂中感人的一幕。故事发生在三年级的教室里,当时同学们正在紧张地进行期中测验,监考老师也静静地守在这里。教室最后一排有一个男孩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的,并不是因为试题太难,而是他太想上厕所。但是,腼腆的他想等考试结束后再冲向洗手间。可是漫长的考试一直没有结束,小男孩忍得满头大汗。忽然,最尴尬的事发生了,他尿裤子了。小男孩羞愧得不知所措,他想:“这下完了,如果同学们发现,我会被笑死的,再也不会有人愿意和我一起玩了,怎么办啊?”小男孩的眼中充满了泪水。幸好同学们都在埋头答卷,没有人发现他的异常。只有细心的老师发现了小男孩的焦灼不安。他轻轻地走到小男孩身边,立刻就明白了一切。随后,老师不动声色地来到窗边,端着窗台上的金鱼缸走过来,经过小男孩身边时,他“一不小心”打翻了鱼缸,水溅得小男孩满身都是。这突如其来的事故惊扰了其他同学,大家都回过头来看着老师和小男孩。老师连忙向男孩道歉,并示意其他同学继续考试。接着,他领着小男孩,来到自己的办公室,擦干男孩身上的水,并给他一条干净的裤子换上。小男孩回到教室的时候,穿着一条极不合身的裤子,皮带都系在了胸口上,看上去滑稽极了,但是没有一个同学嘲笑他,而是对他报以友善和同情的眼神。男孩心里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
  我非常钦佩这位监考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帮助,更钦佩他对学生尊重的方式和智慧。真正地尊重一个人,就是要让这尊重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不带给别人在帮助外加的伤害。
  尊严无价,如果伤害了学生的尊严,给予再多的帮助也无法弥补。真正的帮助是给予学生帮助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