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印度尼西亚教育一瞥

作者:彭运锋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陆地面积为1,904,443平方公里,海洋面积3,166,163平方公里(不包括专属经济区)素称千岛之国。印尼亚是一个火山之国,全国共有火山400多座,其中活火山100多座。火山喷出的火山灰以及海洋性气候带来的充沛雨量,使印尼成为世界上土地最肥沃的地带之一。全国各岛处处青山绿水,四季皆夏,人们称它为“赤道上的翡翠”。
  印尼全国人口2.17亿(2004年),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45%,巽他族占14%,马都拉族7.5%,马来族7.5%,其他26%。官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民族语言和方言约300种。约87%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统一的语言是印度尼西亚语,英语是第二语言,此外还有其他民族语。
  印度尼西亚的教育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①约公元100—1522年,佛教与回教的宗教学校占统治地位。②1522—1945年,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及日本等国先后入侵,使教育殖民地化。③1945年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以后,改变殖民地性质的教育,建立新型的印度尼西亚的教育制度。并为此作出不懈地努力。
  
  一、基础教育
  
  印度尼西亚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宪法规定,“所有的儿童在满6岁时,有最低享受六年义务教育的权利。8岁负有最低六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即印度尼西亚儿童应在6岁至8岁之间上学。1978年,政府宣布小学免缴全部学费。初等教育机关除了教育部的小学之外,还有归宗教部管的宗教学校玛多拉萨。许多原住民儿童上午到小学,下午去玛多拉萨学习基础的宗教知识。
  印尼的初等教育为六年。中等教育分初中和高中,各3年。得到小学毕业证书后,通过升学考试进入初中。初中分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职业中学有技术中学和家政中学等。
  初中毕业经入学考试进入高中阶段,高中分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有技术高中,家政高中,经济高中和师范学校等。职高和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是1:2。
  
  二、华文教育
  
  早在18世纪,华侨教育已在印尼萌芽,从大中城市到穷乡僻壤,都有华侨学校的存在。日本占据印尼的20世纪40年代,印尼华侨教育惨遭封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57年,华侨教育恢复发展,在各种有利条件推动下,华文教育迅速发展。1949年,据荷印联邦教育部调查,全印尼共有华校724所,学生17.2万人。1953年6月,印尼北苏门答腊外侨教育督察署长称,全印尼外侨学校1321所,其中华校占1294所,华校学生27万余人。1954年7月,印尼文教部穸卜侨教育司代司长郑扬禄称,全印尼外侨学校1500所。据此估计华校约1400所,学生30万人。这些数字虽然不完全准确,但可看出华校得到空前发展,华文教育处于黄金时期。
  1965年发生“九·三〇事件”,华文学校被封,华文学校的校舍和资产被接管和没收。至1966年5月,华文学校全被封闭,学生失学。华文学校和华人受华文教育的历史暂告终结,印尼成为没有华文教育的国家。
  32年后,1990年印尼和中国恢复外交关系,新加坡英汉双语学校及台湾国际双语学校成功申办,开了政府允许开办中文国际学校的先例。
  1998年苏哈托政权垮台,新政府推行民主改革,对华文教育采取更积极的关注和支持态度,华文学习从分散式的家庭补习,发展到公开的补习班。在正规学校,中文成为仅次于英文的强势选修外语。2001年,政府正式把华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作为初高中的选修外语课程。而在西加里曼丹、廖内、北苏门达腊、占卑、巨港等地区,汉语将列为中小学的主要选修课程。同时,印尼教育部对有关师资作出了三项规定:教师须具有大学中文系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最少通过汉语六级水平考试;持有国内外华文教师专业培训证书。这就给正在崛起的华文教育提供更大的空间。
  印尼教育部长法贾尔指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印尼政府不再限制中文教学。现在一些学校已有中文教学,中文补习班可以自由开办,大学里也可以设中文系。印尼各地正掀起学习华文的热潮。随着中印两国政治互信和经济联系的加强,印尼政府已把推广汉语、支持华文教育作为加强国际贸易与技术合作、发展国家经济需要的国策。印尼教育部也把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纳入国民教育系列。
  当前印尼华文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高层次,国家指定国立印度尼西亚大学和私立帕尔沙达大学培养汉语高级人才,学生毕业后从事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军事、情报等工作。此外,各大城市的一些高等院校如雅加达的特立刹迪大学、日惹的卡查玛达大学等准备开设汉学系或中文专业。第二层次为各类商业、贸易、酒店、旅游、银行等专业华文培训班,但由于师资和教材不足,此类培训班发展较慢。第三层次为华文补习班,由华人社团举办,人数最多,规模较大,发展最快。
  
  三、教师教育
  
  自独立以来,印度尼西亚政府既想保持各民族的多元性,又想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于是实行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教育体制,各级学校由国家统一管理和指导,通过全印尼省、特区教育机构和相关宗教、团体机构实施运行。此种管理不仅导致升学率和教学质量的下降,教师队伍状况也同样让人堪忧。
  据2005年统计,印尼小学教师不仅严重缺编,而且合格率普遍较低,仅为33.81%,全国只有东西爪哇、雅加达、巴厘等6个省份的教师是合格的,其他20个省合格师所占比例不够。初中教师中,印尼语教师合格者占6.99%,只有7个省份印尼语教师合格率高于平均数。
  实际上,印尼政府自1999年开始将教育权力下放。1999年地方政府法律的第22条款提出教育分权问题,重新勾勒了各级政府的权力和责任。
  权力下放后,县和自治市政府拥有了足够的空间发展教育,在教师管理上的权力包括对教育者学历、资格的规定,负责教师的雇佣、调动、解聘,自主提供除教师工资以外的额外津贴,并有一套评价体系来决定教师的晋升。
  如在2003年教育法第20条第42款规定:不管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学还是大学等正规教育机构的教师必须至少具有高其所教学校一级的毕业要求。因此,小学教师要两年初中毕业,初中教师要三年高中毕业,高中教师需要四年本科毕业。这就对教育者的学历资格提出了明确要求。
  政府规定教师的继续教育包括职前教育、晋升项目、在职培训、教师论坛等。
  1,职前教育。这是各个教师都应具有法律要求的最低资格标准,没有达标者应参与晋升项目。
  2,晋升项目。该项目由高等教育总理事会授权,由大学负责项目实施。意在为申请参加较高一级的教育课程,提高教师资格的最低标准。
  3,在职培训。各县负责组织和提供的在职培训项目和专业辅助活动。
  4,见习。有一部分县把教师送到县城、其他县或者国外去参加实习项目或进行比较研究。
  5,教师论坛。在印尼,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教师论坛来实现的。论坛在小学称作教师工作小组;在初、高中称作学科问题教师工作小组。论坛是群体专业发展项目,它为更好的课堂实践提供专业发展活动。在教师论坛上,教师可以共享创造性的新观点、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分享成功与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