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浅谈“后进班”的改造策略

作者:冉亚辉




  在学校教育中,总存在一些纪律较差、学习成绩不好、学生品德水平较低的班级,这些“后进班”给学校管理、学校教学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认识“后进班”的影响,寻求“后进班”的改造方法,一直是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难题。
  
  一、“后进班”的特征
  
  “后进班”是一个相对概念。指在具体的学校教育中,相对于学校其他班级纪律较差、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学生品德水平较低、内部不团结的班级。“后进班”可以分为“纪律后进班”、“学习后进班”、“活动后进班”等。“后进班”的一般特征是:
  班级内部秩序混乱。班风不正,内部较为混乱,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小道消息盛行,小团体取代了班集体成为个体的主要活动范围。学生之间的敌意可能比较严重,学生之间等级划分严重,有的班级存在学生称王称霸的现象,学生之间感情淡漠,班干部没有威信,班主任没有权威,严重的“后进班”连正常的教学秩序都难以维持。
  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学习风气不好,课堂纪律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够勤奋,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合作学习的动机不强,上课、作业等环节与正常班有明显的差距。教师普遍不愿意任教“后进班”。
  学生的个体品德素养较低。班里“刺头”较多,对同学不友好,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尊敬度不高。按照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分析,这些学生的道德水平大多停留在第一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需要强制才能遵从纪律要求。这些学生学习不努力,对班级事物不热心,随意违纪,对班级其他学生有着负面示范作用,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低。没有明确的全体认同的班级目标和方向,学生的班级荣誉感较低,班级内部不团结,学生对班集体事务不热心,对同班同学的身份认同感不强。由于班级整体声誉不高,学生对集体事务既不愿意参与,更不愿意为维护班级荣誉出力。
  在学校内外声誉低下。“后进班”一般都是学校内部师生公认的,学生被别班的学生看不起,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抬不起头,家长更是对学校管理意见多多。“后进班”是学校整体工作中的负面因素,影响了学校的整体风气,也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声誉。
  
  二、“后进班”形成的原因
  
  班级管理低效。绝大部分“后进班”都缺乏强有力的管理,其原因大致都可以归结于班主任的管理低效。可能是班主任能力较低,也可能是班主任经验不够,或者是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不高。中小学学生自制力不强,自身价值观尚未确立,一个能力不强的班主任很容易将班级带成一个“后进班”。
  任课老师质量低下。“学习后进班”的形成,班级任课教师要负相当大的责任。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技巧、学习方法,几乎都取决于教师的引导。能力低下的任课教师可能导致相关科目的失败,而品德低下的任课教师则可能直接影响班级的道德水平。
  部分学生品行恶劣。部分学生品行恶劣,班主任和其他老师都无力纠正,导致这些学生的品行传染给班级其他学生,形成恶性循环。这种现象初中阶段较多见。小学一般没有如此“刺头”的学生,而高中阶段学生大都有了较为稳固的价值观,棘手难教的学生较少。
  外部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社会某些负面因素对学校的道德教育环境造成了消极影响。如赌博、暴力、黄色书籍和不健康的影视作品,可能导致学生沉迷于赌博、电子游戏、“早恋”等。这些极为棘手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如果引导不当,就可能造成“后进班”。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家长对教师的不敬,也可能导致不尊守校纪班规、不尊敬教师的“问题学生”的出现。
  
  三、“后进班”的危害
  
  直接影响班级内部学生的教育。在“后进班”内部,班风学风不良,直接后果是导致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畸形发展,爱心淡漠和协作意识差。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犯罪心理,而另一部分学生因为长期处于压抑的群体中,可能导致心理疾病产生。
  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后进班”的课堂教学秩序不好,学生学习不认真,课堂不和谐,直接导致教学效率降低。问题严重的“后进班”连正常教学秩序都难以保证,导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降低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
  成为校园整体教育环境的负面因素。“后进班”不只影响到本班的教育,往往还投射和影响到其他班级。“后进班”的存在,在校风的建构上有着巨大的负面作用,严重的将影响学校整体学习风气。
  可能成为“问题少年”产生的温床。“后进班”里学生之间的冷漠和暴力,对学生的人生成长是一味影响深远的毒药。“问题少年”一般都产生于后进班级。正常班良好的班风学风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能给学生个体的发展以积极的影响。而“后进班”的不良风气,则可能导致好学生变坏,坏学生变得更坏,而严重的则可能蜕变为“问题少年”。
  
  四、“后进班”的改造策略
  
  换派优秀的班主任。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能带出一个优秀的班级。“后进班”的改造,必须大力提高班主任的能力素质,特别是对于能力不强、进取心不够的班主任,一定要尽早撤换。对于“后进班”的学生来说,班主任的威信已经丧失,换派一个是更好的选择。对于教师自己来说,持续的失败的打击后很难建立自身的自信心,换一个环境也许是较好的选择。但要注意,撤换班主任一定要慎重,不能频繁撤换,要给班主任以适应时间,同时要注意对班主任进行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培训提高。
  实施班级民主,提高学生班级管理参与度。“后进班”学生内部不团结,集体意识淡漠,对于班级管理不热心,必须寻找途径提高学生对班级事务的参与度。特别是中小学。班主任事务繁多,仅仅依靠自己难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学生对班级事务的参与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也有利于学生的换位思考。班干部的选拔产生,要实施班干部选举制,还可以实施值日生班长制。在学生的管理上要突出竞争制,以评“优”促进后进。为消除班级内部的“小官僚”现象,提高学生的平等性,可以多设置职位,让学生全都有机会承担班级一定职责,有利于消除学生中的干群对立现象,培养学生对班级的主人翁精神。
  确定重点努力目标,建立班级自信。对于“后进班”的提升,不宜全面出击、平均用力,可以选择一个和几个近期奋斗目标,重点努力,确保实现。以提升班级自信,然后再逐步实现其他目标。先成为正常班,再迈向优秀班级。如班级的学习成绩各科都较差时,可以侧重努力学好某一科;还可以在学校活动上努力做到一鸣惊人,以实现班级自信心的构建。在目标的选择上,一定要切合班级实际情况,不宜盲目提出大而高的目标,达不到反而伤害班级自信。要先实现近期可行性较强的目标,进而实现长远目标。
  营造内部友爱氛围,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班级是所有学生共同的家,而联系的纽带就是爱。为转变“班后进”的班风,班主任要大力营造友爱温暖环境,以爱去感化和团结全班学生,建构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对于班级内部的暴力行为,班主任要坚决严肃处理。特别是对于部分称王称霸的学生,要坚决采取措施。班主任一定要用心去爱学生,对于贫困生多多帮助,对于“后进生”多花精力。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困难,班主任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班主任就是学生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教师的爱心是最好的教育武器。必须推进班级内部爱的教育。增强学生对于班级的归属感,从而提高班级的团结度。
  树立学生正面典型,为学生树立身边的学习对象。“后进班”的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因为班级的各种失败而大大降低。为唤醒学生的荣誉感和进取心,在班级内部树立优秀学生典型,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有利于学生自我审视和自我发展。同时,还可以组织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如郊游、爬山、球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集体责任感,以及个人在集体中的义务和责任。良好的荣誉感有利于学生的正向发展和班级主流文化的建构。
  制定科学的班规,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后进班”的一个普遍特征是没有严格科学的班规,或者说没有严格执行班规。从社会学的角度说,就是没有一个良好的内部道德和制度文化,导致个体对自我权利和义务的认知混乱。改造“后进班”,必须建立科学严谨的班规,并严格执行,形成正面的积极的班级制度文化。
  撤销“后进班”,用正常班同化“后进班”。对于一些问题极为严重而人数较少的“后进班”,如果学校没有合适的新的班主任人选,可以考虑撤销该班级,将该班学生分到其他班级,用正常班同化原“后进班”。这种选择有利于学校的整体管理,但可能会对原“后进班”学生的发展投下阴影。中小学的班级归属感较强,中途分班可能会导致原“后进班”的学生戴上“后进”的帽子,自尊受到伤害。另外,“后进班”分出去的学生也可能对其他班的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