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多元化评价

作者:谢小燕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生活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应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机制,通过对学生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生活,建立自信,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帮助学生改进完善自我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强调,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也可以是家长或其他人员,要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从教师评价到儿童自我评价是一个质的飞跃,不仅有利于培养儿童学习的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也有利于发展儿童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有针对性地作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我。例如在教学《我得好好吃》一课时,除了采用“营养博士”的话为学生提供营养知识方面的材料外,还可以让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方式如上网、问爸爸妈妈、访问厨师、看书等多种方式,收集关于食品营养的材料。在挑选食物时,让孩子们既当小食客,又当“营养小博士”互相评价,最终知道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是好的。课后,还可以设计一个小探究题目:“我会吃、我健康”,让学校的同学、家里的爸爸妈妈参与评价。这样的评价既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更体现了学生活动的主体性,真正做到把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再现生活、体验生活、改善自己的现实生活。
  
  二、评价角度多元化,激发学生个性主体精神
  
  一百个儿童就有一百种个性。每个个性主体都潜隐着独特的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与潜能等。因此在教学和评价中要考虑儿童生动活泼的个性、复杂性、丰富性,随时采取差异政策,尽可能腾出“个陛展示”时空,随时收集儿童的各种作品,以及来自教师、同学、家庭等各方面的信息,对儿童五光十色的个性倾注真心评价,使评价呈现出可贵的人文精神,促进儿童进一步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改进自我、激励自己奋发向前。如我在教学《学习快乐》一课中“快来展示自己的进步”这一环节时,每位儿童都争着表现、炫耀自己的长处,气氛十分热烈。就在大家争相上台表演时,一位学生举手说:“我以前不敢唱歌,现在我敢唱歌了,歌唱得不好听,但我想试一试。”他在演唱时节奏不准、五音不全,然而我却带头为他鼓掌。这样的评价不是针对大家在平时难以接受的“五音不全”的歌唱,而是在为学生勇敢坦诚的真情流露而喝彩。对这样的个性创造出来的“瞬间课程”,进行不同角度的评价,长此以往,定会激发个性主体精神、创新精神,为个体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三、评价尺度的多元化,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的世界如此多彩。”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人,由于多种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个性差异。因此,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个体的差异,多尺度地评价儿童,千方百计地提携每位儿童,促使其原有的一定的发展定势继续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每位儿童获得持续性发展。例如当学生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但却表述得不够清楚时,教师千万不可全盘否定,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更明确些,那么大家就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再试试看”。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预料,但很有道理,教师可以欣喜地说:“好!有创新,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听到这样的评价,学生的脸上往往挂满自豪的笑容。从这些笑容里,我们看到了评价尺度多样化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四、评价方法多元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评价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可采用观察记录、访谈、问卷、作品评价、成长资料袋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
  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访谈。教师通过开展与儿童各种形式的谈话,获得有关儿童发展的信息,并了解儿童思想观念的变化。
  问卷。教师设计问卷和组织儿童回答问卷,获得有关儿童发展的信息。
  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析。
  成长记录袋。“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老师、家长参评为辅;以激励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为突出学生的个性,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收集自己的作品,如图片、资料、平常练习达成的某一项技能等,把它们放进成长档案袋中。在期末评价时,这些反映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资料就成了重要的依据,评价也就体现出不是重结果而是重过程的特点。
  其他趣味性较强的评价方式。为突出对学生学习特长的评价,可设计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形式。如喜报激励制度、校园之星评选等。
  
  五、评价形式多元化,谋求儿童终身发展
  
  1 过程评价。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必须伴随教学的全过程,评价时要从时间和空间上拓宽评价的维度。从时间上看应有学习前的准备性评价、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学习后的总结性评价;从空间上看,在学校应包括课堂上的评价,课堂外的评价;在校外,应有家庭评价和其他活动的评价。强调对儿童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还应重视儿童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在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关注儿童在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努力探索、创意、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地与同学讨论等等,而不是仅仅重视最后的学习成果,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儿童体验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
  
  2 阶段评价。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教师要及时给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一般以学完一个单元内容为一个小阶段。评价的重点是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3 期末评价。为了使学生看到自己在本学期的收获与进步,我们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设计表格:先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对照评价表内容对自己进行评价,然后小组成员共同对他进行评价。最后,老师通过自己平时的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分析儿童作品和成长记录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发展评价,并给予激励性的评语。最终采用等级+评语的反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