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新课程背景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作者:杨银妹
1.导语设疑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或内心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样的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上课之初,学生可能对课间的娱乐尚未尽兴,大脑皮层对游戏的注意尚未转移,此时几句生动有趣的导语,会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们顺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所以好的导语犹如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动器。而“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特征,精心设计课首导语,适当地创设悬念,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迫切地产生“愿闻其详”的心情。在讲《相似三角形》时,我设计了这样一句导语:哪个同学能测出校园内旗杆的高度?学生听后,满脸疑惑,好像在问:“旗杆那么高,那么细,爬不上去,倒不下来,怎么可能测出它的高呢?”顿时议论纷纷。这时,我巧妙点题,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紧紧地吸引到相似三角形的内容上来,让学生在渴望了解悬念的心理状态中,产生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我所设计的教学意境中去,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巧用趣题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的话对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同样富有启迪。理科举例是为了揭示某个现象、说明某个问题,证明某个定理。举例就是为了举一反三。但是数学教科书上的例子很多时候是很枯燥乏味的。教师如能适当选取一些引人入胜的趣题,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我在讲“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引用了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的一道诗歌形式的数学题:“肆中饮客乱纷纷,薄酒名醨好酒醇;好酒一瓶醉三客,薄酒三瓶醉一人;共同饮了一十九,三十三客醉颜生。”学生初次看到这道形式别致的应用题时,感到新鲜有趣,没等我把题目抄完,就小声念了起来,并夹杂着议论声。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加浓厚,我又设计了这样几句开场白:“谁能说说肆、醨、醇分别是指什么?谁能说出这首诗歌的意思是什么?谁能找出这道题包含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谁又能列出这道题的等量关系式?”层层提问,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意设疑,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趣题有趣,趣味无穷。
3.妙用插话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在数学教学中,如能恰到好处地说几句风趣幽默的题外话,不但能调节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完成任务。我在讲《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为了巩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首先让学生举出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实例:如车轮、桌面等,然后问学生:“人的身体是不是对称的,人的脸是不是对称的?”学生回答后紧接着追问一句“题外话”:“如果一个人的脸、各部分长得不对称,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时,学生会产生联想,而后大笑起来,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加深了对轴对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巧用留白
一位古代画家画了一幅画:《深山藏古寺》。画面上不见寺庙的一瓦一角,只见在溪边汲水的和尚,却能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这就是画家的造诣高深。画作到七分,其余三分由读者去品味。由此联想到课堂教学,教师的讲解应是:“开而弗达”,“导而弗牵”。课要讲到七分,其余三分由学生自己去补充,去创造,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只有让学生开动脑筋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5.课尾设疑
在每节课结束时,设法让学生留下余味,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节课内容的迫切心理,促使学生自觉去预习。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时,我提出这样一个生活情景:“某商店在一次商品销售中同时卖了两件服装,每件都以60元出售。若按成本价计算,其中一件赢利25%,另一件亏损25%。这次买卖中商家是赚了还是赔了?或是不赚也不赔?”有不少学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不赚也不赔。”这时我不急不慢地指出:“通过《商品销售》问题的学习,我们就明白商品的进价、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有关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能轻松地解决问题了。”三言两语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新的课程,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去预习新课程。
6.寓学于用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享受思维的快乐,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有意义并具有挑战性的。因此,每个周末的家庭作业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作业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体现“寓学于用”的思想,使之对所设计的玩法感到新鲜、好奇、有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并在看后产生“非玩不可”的心理。因此,在作业题的设计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点与别的同学共享。随后可以让学生对各自的作品设计采用组评与自评的方式来分享,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对别人的意见积极采纳,以便改进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发展了其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之,恰当地设计教学方法,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达到寓教于乐,以趣激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连江县官头中学,福建 连江,3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