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小学教育中课程资源的生成性:现实和挑战

作者:刘付林 王常泰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观照下,小学教育中的课程资源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静止走向了动态,从预设走向了生成。课程资源观念的变迁重塑了小学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身份和角色,教师不再只是课程资源的使用者,而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小学教师中课程资源生成性的现实,对新时期的小学教师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关键词】 小学教育 课程资源 生成性 校本培训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小学教育中课程资源生成性的现实,对新时期的小学教师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小学教师能否通过校本培训,提高自身综合的课程素养来应对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挑战,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实施质量、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效果。
  
  1.小学教育中课程资源生成的现实
  
  课程资源是开展教学活动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核心素材及必要条件,小学教育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系着它是否能真正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改善现有的小学教学现状,促进小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课程资源的生成性是小学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时难以回避的客观现实。在小学生生活学习的所有空间场所和时间序列中,潜在着各式有待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譬如,以学校为中心的广泛的人员构成中,从校长到门卫,从教师到家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和行为举止等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发展,这些日常生活的元素都可以经过教育的加工成为无处不在的丰富的课程资源,从而以生活化的方式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完善学生的人格。小学教育活动中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方式的活动化催生了课程资源生成的客观现实。一方面此时的学生处在特殊的身心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较少地受到固有框架的束缚,表现出较强的开放性和偶然性,为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真正落实提供了广阔的想像空间。小学生的天真和单纯决定了他们和教师之间展开的交流和互动充满了预设之外的收获,随时随地都可能生成让学生享用终生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课程的实施主要是以活动化的方式而不是对答的机械灌输式的教学展开的。在活动化的课程实施中,小学生是以完整的人全身心地参与其中,而不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回忆和识记,不可能完全处于预设的控制之中。
  伴随着这次新课程改革,课程决策权力的转移和下放使各基层小学在课程管理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学校开始成为课程活动的多极主体中的一员。许多小学纷纷进行了课程的自主研发,尝试建构适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小学教育中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构建基于本校实情的校本课程,从而充分利用学校可以挖掘的一切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宏观的国家课程政策背景和具体的小学阶段的课程发展规划促使了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
  
  2.小学教师面临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挑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作为指导小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从宏观政策的角度界定了小学教师旨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开发者的角色。新世纪的小学教育要求教师不再只要给定课程的被动的接受者和忠实的执行者,更是生成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创造性的实施者。
  面临生成性的课程资源,小学教师的预设角色和现实境遇之间的差距是显著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课程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课程和教学存在着二元对立的关系,表现为两套不同的系统,经历着各自的发展历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通过课堂教学实现自身的价值,鲜有参与课程活动的愿望和机会。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成为了教师工作的核心,是否忠实地执行了现有的课程内容,成为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显著标准。
  
  3.校本培训提升小学教师的课程素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了生成性课程的合理存在和潜在价值,对小学教师如何面对这类动态的课程提出了建议,即创造性的发挥。面对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现实和自身角色和应然追求,小学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其中尤以课程素养为重。目前正在基层小学如火如荼开展的校本培训,是提升小学教师课程素养的有效的途径,因为生成性课程资源带给小学教师的挑战,来源于具体的小学教育情境中,校本培训也是在具体的学校中基于实际问题开展的,两者实践旨趣的结合能够帮助教师解答课程资源的生成性引发的困惑。
  具体而言,校本培训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在对小学教师现状和需要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通过自己规划和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合作等方式开展的旨在满足校内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校本培训不是行政模式,不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文件政策行为,而是在具体的小学教学场景中,植根于现实问题并指向改善小学教育的实践性的研究活动。和大规模的师资培训相比,校本培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基于小学教学切实的发展需要,是为了解决小学教师工作中的困惑,在接受培训的小学教师中能够获得足够的认可。其实,它具有实效性,它不是理论取向的研究,必须严格遵循知识系统间的逻辑演绎,而是从具体的问题出发,诊断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另外,校本培训方式灵活,可以采用师徒结合制、导师制、课题研究法等,能够充分考虑小学教师工作实际情况,不至于增加教师额外的工作负担,实现教师的日常工作和培训活动的良性互动。
  小学应该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制度,促进小学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课程知识的丰富、课程开发的参与、课程实践的改善和反思,从而提升小学教师整体的课程素养。通过校本培训,鼓励教师课程意识的发展,让教师参与到小学的课程开发中来,在现实的课程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课程素养。校本培训为小学教师课程素养的提升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也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在校本培训中,小学教师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结合日常工作的实践和行动中的反思,提升自身的课程素养来应对小学教育中课程资源生成性带来的挑战。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21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