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工作初探

作者:韦培想




  【摘 要】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和改进中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中学生德育工作,应着重抓好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创造良好的思想道德育人环境、家庭社会学校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建立高素质德育干部队伍以及改进创新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形式和载体等六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 加强 改进 思想道德建设
  
  目前,我国18周岁以下的未成人约有3.67亿,占总人口的28%。其中中学生又占未成年人的1/3强。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努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结合当前我国的教育和教学实际,笔者认为要加强和改进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抓好中学生基本道德素质的养成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以及《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是对中学生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中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养成自然要从这些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要求的培养抓起,要求他们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将这些规范作为自己生活的基本准则。
  
  (二)创造良好的思想道德育人环境
  
  学生主动参与是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为此,学校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各项活动中,愉快地接受各种思想道德教育。具体应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当前形势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学校要注意结合当前社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就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或中学生群体当中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而且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如板报宣传、校园广播、专题图片展览、电影欣赏、专题班团队活动、专题小论文、辩论会等。
  2.成立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通过开展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校在各类竞赛活动中的参赛能手,另一方面还能够在学校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影响其他学生。
  3.适应学生特点,开展文娱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每学年应组织一些大型的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艺术节、校运会等,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努力创新活动形式,开展如:学生卡拉OK比赛、外出参观学习、与外单位开展文艺联欢等;因地制宜开展如班级球赛、拔河、演讲、征稿、手抄报竞赛、手工制作、学科知识竞赛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如:读书活动、主题征文活动、电脑操作竞赛等;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和学期中的一些双休日,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参加义务劳动、调查家乡的发展情况等,从实践中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从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4.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了解革命传统的课堂,成为他们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修养的重要场所。在重要纪念日和节假日,以及中学生入学、入团、成人宣誓等特殊的日子,到基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中学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齐抓共管,家庭、社会和学校形成合力
  
  在中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家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人们接受教育最早的地方,而且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血缘上的联系决定了家长是中学生行为习惯的第一任教师。要使家长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示范,为他们树立良好榜样,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
  学校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教育具有道德教育内容系统性、途径方法综合性、管理规范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帮助中学生道德养成中具有主导作用。
  社会德育是家庭、学校和单位道德教育的延伸、补充和拓展,其资源丰富、感染力强,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德育的资源,建设有利于中学生优良品德生成的环境氛围,培养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以使他们“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时刻注意社会不良环境对中学生道德养成的副作用,花大力气整治道德建设的社会大环境,如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和整治。
  所以,学校应组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级教育网络,充分发挥三者的整体优势。学校应主动与社会各有关职能部门配合,组织“共建文明单位”等。学校还应成立家长委员会,大力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每逢学校开展大型活动均邀请家长参加,加强沟通,为学校管理、学生教育出谋划策;每学期坚持按各年级召开全体家长会议,印刷有关家长学习材料,探讨、交流子女的教育问题;定期组织各班班主任利用家访、电话联系、信件交流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情况。
  
  (四)加大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
  
  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监督,不断净化社会环境。一是要把握正确导向,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各类新闻媒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发挥好在新闻宣传和社会舆论中的主渠道作用,对危害中学生健康成长、不重视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及时给予曝光和批评。二是要发展先进文化,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坚持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努力满足中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要求。三是要加强法制保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做好违法犯罪中学生的教育、挽救、感化工作。在各个学校开设法制课程,努力形成科学管理的法制教育体系。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中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危害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中学生的合法权益。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干部队伍
  
  学校要组建专门的德育队伍,充实德育力量。根据目前的实际,要组成“校长室——政教处——年级组——各班主任”和“学校党支部——学校共青团——学生会”两支专职德育队伍。
  1.加强师德规范教育。学校要要求并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生观,增强师德修养,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成为学生榜样。
  2.加强德育队伍的培训和理论学习。使他们了解德育的新动态;接受管理的新知识,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德育理论,以提高自己的德育工作水平。同时采取“传、帮、带”的方式提高年轻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3.加强考核评比。学校要将德育责任落实到班主任、年级主任、政教主任、校长个人身上,实行四级负责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业绩进行考评,奖勤罚懒,使德育队伍的管理规范化。
  
  (六)不断创新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形式和载体
  
  1.充分把握时代的要求,及时捕捉中学生接受信息的新途径、新变化,掌握他们的心理、成长等特点变化,努力使教育思想、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
  2.创新工作载体,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吸引力。要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的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结合起来,使思想道德教育入耳、入脑、人心,以提高水平,加强实效,努力使我们思想道德教育成为影响中学生的主流。
  
  (作者单位:融安县第二中学,广西 融安,54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