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生活化地理教学实践初探

作者:郑冬宁




  新课程下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生活化地理教学,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使得地理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学生架起“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它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使课堂教学氛围和谐、自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在生活化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开展互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地理知识
  
  进行生活化地理教学,以开展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体验、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精神。例如,搜集生活中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实物材料、优美音乐和精美图片等让学生欣赏;课堂上听老师、同学或学生本人讲一些历史上的或现代生活中的地理趣味故事;把相关地理知识编排成顺口溜,让大家读一读、乐一乐;把相关地理知识拟出谜语让大家猜一猜谜底;组织学生进行画图、拼贴画、漫画制作比赛和观赏活动等。
  教学案例:在学习“中国行政区划”有关知识时,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喜欢猜谜的特点,分别搜集一些省级行政区和中心城市名称的有关谜语给学生比赛猜谜,如太阳下山(山西)、夸夸其谈(海口)、大吵大闹(南宁)等等,从而点燃学生学习的“火花”,然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地名进行思考,创编出谜语来猜。学生们纷纷动起脑筋,积极抢着举手发言,出谜、猜谜……一堂课下来学生基本都在学习和欢笑声中渡过。90%以上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很快牢固地掌握了“中国行政区划”这部分的重点、难点知识。
  
  2、关注每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进一步提高民主、平等的意识,关注每个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和学生交往中感悟乐趣,创设和谐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让地理课堂教学深入学生的内心,并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教学活动中的成员之一,树立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潜力,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对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的见解时,师生均给予掌声加以鼓励。
  在教学中,有时也会遇到极个别成长中的学生对老师非常挑剔、有明显抵触情绪的情况。教师要利用好生活化教学模式,想办法和那些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以达到营造师生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目标。比如我教的2005级8班有个学生,初二调班来到新班级时,在生活中逆反心理特别重,对老师和同学有非常挑剔的心理,喜欢找茬。对他批评教育起不到什么作用,师生关系紧张,难以创设和谐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我了解他的具体情况后,就对他进行教育。我就从他喜欢找老师的茬角度出发,提醒他注意认真听课,把课堂上找到的茬下课后告诉我。我不但不记恨他,还因为他给老师提了好的意见,给他平时成绩加分。果然他开始认真听课了,找到老师的一两个茬后,下课跟老师汇报取得加分,心满意足之后就不再和老师公开顶牛了,在课堂上还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和谐。
  3、构建新的成绩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学生成绩评价机制,改变了传统的以单一的期末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唯一方式的做法,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综合评价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采用综合成绩评价方式,设计出地理学科学生成绩综合评价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在学期的评分等级中,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表现占40%,平时表现又细分学习情感态度、遵守纪律情况、社会实践能力、动手制作能力、搜集资料能力、知识拓展能力以及学生互评成绩等对学生多方面的考核评价,具体如下表所示。
  地理教学中实行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成绩综合评价后,90%以上的学生在上课中能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发言、积极拓展书本上的知识,50%以上的学生能根据书本知识和老师的布置,积极动手参与创作一些地理小制作如地球仪、地形模型、拼贴画、漫画、课外活动调查表等;相比之下,实行传统教学评价模式情况下,只有不到15%的学生勉强在认真听老师讲课,其他教学活动参与者寥寥无几。
  教学实践证明:在地理课堂中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创设和谐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柳州市第十五中学,广西柳州,54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