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引导—探究”型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吴良根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可喜的改变,然而。往往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例如化学课,似乎应该每课必有实验,有实验必让学生探究,有探究必让学生讨论,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场面热闹好看,然而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何找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互动的结合点,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引导——探究”型教学模式简介
  
  1、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与能力是个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因此,学习是在一定情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合作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
  2、“引导—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1)以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为指导。即在遵循基本科学知识的前提下,运用阅读、实验、讨论等方法,来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2)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较多动手动脑的机会,通过问题启发、讨论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究之中。
  (3)强调教学的探究性。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强调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与合作,共享各自已有的经验资源,解决由于学生本身的差异而在活动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最终使全体学生获取新的知识,掌握探究的思维方法。
  (4)强调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态度的培养在探究过程中的统一。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态度的培养这三项目标,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索过程是实现三者统一的关键。
  
  三、“引导——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引导—探究”型教学模式结构为:引发疑问一感知探究一归纳小结一巩固评价。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如下:
  1、引发疑问
  “引导——探究”型教学模式以问题情景作为引导的主线。因此引入新课的方法十分重要。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创设问题情境意识,结合教学内容及目标,针对具体知识点,提出与本节课密切相关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精心创设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展开自学奠定基础。
  2、感知探究
  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感知探究的方法主要有:
  (1)阅读探究。让学生带着老师提示的问题,通过阅读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达到对教材主要内容的初步认识。学生阅读要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教师通过问答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对于不同性质的内容,要求学生阅读时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部分,教师在安排阅读要求时,既要考虑到读懂新内容,更要强调由旧导新,新旧对比;对于元素化合物内容,可先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观察要求,让学生结合看到的现象,阅读课本;对于化工生产这一类内容,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类似真实的情景中阅读教材,寻找问题的答案。
  (2)实验探究。实验是化学“引导—探究”教学的重要实施手段之一。基本方法是:以实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手段,依据客观事实,得出结论。如在“钢铁生锈”内容的学习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①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②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
  (3)讨论探究。讨论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一种方法。老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中,在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后自然会提出:为什么有许多不同的现象,这些宏观现象与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的运动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邻位间或组内的讨论,再把电子为什么从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的关键性问题提到全班讨论,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得出正确的结论。
  3、归纳小结
  教师抓住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对旧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和完善,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将知识浓缩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纳入原有知识网络。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完成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过渡。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
  4、巩固评价
  老师围绕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使教学双方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
  
  四、体会与反思
  
  1、“引导—探究”不能仅仅体现在合作与交流的形式上,而要强调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同时,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干预与强化,特别在归纳小结的环节上,要澄清探究的思想与方法,说明所获得的知识结论,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2、学生在自主探究前的组织与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多数情况下,学生对新的学习任务,特别是对新旧知识间的关系辨别不清,需要教师的适时疏导。
  3、在模式操作的整个过程中,适时多样的评价方式也很重要。应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与学生的评价,及时抓住学生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面对新的挑战性的任务。
  4、在巩固、扩展与延伸环节,最好能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如举办小型报告会、出黑板报、办班级展板或到校园网上交流等,使所有的学生不受课堂的限制,都有展示的机会,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引导—探究”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完全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一现代教学思想,同时引导探究式教学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动机等)的影响紧密联系起来,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保证。
  
  (作者单位:吴江市松陵第三中学,江苏昊江,21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