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音乐活动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

作者:张汉萍




  培养审美能力是幼儿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要在艺术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从而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音乐活动也是艺术教育中的一部分,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进行音乐活动可让幼儿产生美感,陶冶他们的情感,在他们心灵上播下纯洁美好的种子。通过唱歌、律动、舞蹈和音乐欣赏等活动,引导幼儿以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歌唱,在音乐伴奏下,合节拍地做各种听音动作及舞蹈动作,欣赏一些简单的歌曲,逐渐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审美情趣以及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为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的审美能力又是如何培养和发展的呢?
  
  1.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感知美
  
  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得到美的体验,让幼儿感知美。幼儿对美的体验、感知,主要是凭借视觉和听觉。音乐是运用音响、节奏和旋律来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于幼儿的听觉器官的。
  在音乐活动中,当教师放欢快活泼的歌曲时,幼儿会用手、脚轻轻地打拍子,或微微地点头,当幼儿听到教师弹摇篮曲时,他们就会安静地做睡觉的动作,这就是幼儿在体验音乐,感知音乐。已具备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在韵律活动中应培养幼儿的感知美,因为音乐中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和声、音色、曲式、情绪、风格都能让幼儿感受美。要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幼儿的综合乐感。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在完整的音乐中,节奏是有旋律的节奏,旋律也一定包含着节奏。在节奏训练中,可以让幼儿通过听旋律感受节奏,这就强化了音准和节奏感,也可以利用律动捕捉节奏,逐步达到用节奏乐器为旋律即兴伴奏。通过声音、节奏和形体等综合训练,提高幼儿的综合感觉。
  音乐的音响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要发展幼儿对音乐的音响的感知能力,还应当指导幼儿感受和识别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如启发幼儿感知:一首乐曲是由几个乐段组成的?每一个乐段又包含几个乐句,乐段和乐段之间的转换及连接如何?使幼儿学会从整体上感受音乐的音响效果,体验到音乐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
  
  2.发展幼儿正确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在培养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培养他们对美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不论是对美和丑的辨别能力,还是对美的欣赏能力,都离不开对美的理解,即对美的事物形式、内容以及思想意义进行整体把握和审美评价的能力。作为审美感知的对象,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感性形象。审美感知只能触及审美对象的外在形貌,只有通过审美理解,才能深入审美对象的内在的意蕴。
  音乐不是直观可见的实体形象,也不是像图画那样的造型艺术,它是由声音的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引起人们的思想,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能感觉到的形象。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幼儿获得对音乐的美的感受和理解,就要借助于想像。在孩子懂得初步的音乐旋律美和节奏美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引导他们通过充分的联想和想像,体会乐曲或歌曲的感情和意境,从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这方面,幼儿园教师有许多成功的做法。比如,有的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先放一段音乐,然后问孩子:“听了这段音乐,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孩子们将从音调的起伏中引起联想,回答出他们“好像看到”的情景。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想像,深入到艺术境界之中去,对形象作深切的感受。因为理解是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一些幼儿运用“画音乐”,启发引导幼儿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想像表现在具体的画面上,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视听感受力、理解力和想像力。如欣赏乐曲《动物狂欢节》时,在启发幼儿对乐曲进行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用绘画来表现乐曲的情感,有的幼儿会画一对狐狸手拉着手,其中一只狐狸的另一只手拿着一朵瑰玫花,另一只狐狸则把另一只手高高举起,形象地表现狂欢的心情。还有画雄狮加冕的,画狮大王过生日的,画小白兔举行运动会的,孩子们通过画面充分表现出各自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幼儿对美的感受带有行动性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让孩子们将音乐活动和游戏、表演等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把音乐中感受到的内容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可以使他们更具体地感受到音乐的美,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美。例如唱《小鸡小鸭》,可以学小鸭蹒跚走路的样子。唱蝴蝶,可以学蝴蝶飞舞的姿势;唱《小骑兵》,可以根据音调的变化,变换各种骑马的动作,时而快,时而慢,时而轻,时而重,时而追击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这种愉快的音乐活动,会使孩子受到强烈的音乐感染,激起对音乐浓厚兴趣,既发展了孩子的想像力,又有助于音乐形象理解能力的提高。
  在初步掌握音乐性质和理解歌曲的内容的基础上,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在逐步提高,学龄前中晚期的幼儿已能判断自己应如何唱,并能评价别人唱得好坏。
  
  3.发展幼儿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总是以无拘无束、轻松自由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活动以其固有特点而最利于幼儿想像力、创造力的发挥。有的专家指出:“音乐创造力不是要求幼儿创作完整的音乐作品,而是培养和鼓励幼儿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创造性地表演音乐教材,尝试用自己哼唱出简单曲调或节奏型来表达他们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幼儿对美的感受常会在他们对周围生活中美的理解和感受。音乐表现力是十分强的。每一首乐曲,由于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不同,表现了不同的情绪。通过音乐教学让孩子们真正理解、感受音乐的情绪,并用自身动作再表现出来,这就会发展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是表演艺术和表情艺术,必须重视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启发幼儿根据对音乐的感受来表演动作,又要引导、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来表达音乐感受,实现内在的认识构思活动和外在的表现活动的统一,这对于发展幼儿在音乐舞蹈方面的创造才能很有意义。例如教师先给幼儿欣赏一首缓慢而低沉的《羊妈妈的葬礼》,然后让幼儿谈对音乐的感受,接着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来做动作。这时孩子们都动起来了,有的孩子听着音乐学起了老爷爷走路蹒跚的样子,有的孩子作出病痛的样子,还有的孩子作害怕的形态。音乐使幼儿的情绪反应灵敏了,音乐的节奏、速度也通过幼儿动作反映出来了,即用身体动作创作性地把音乐再现出来。在音乐游戏中,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完整地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并根据歌曲或乐曲所表现的形象与内容,自己设计动作和情节进行表演,从而发展了创造力。
  在音乐教学中,对年龄大一些的幼儿可以在较好理解音乐和掌握动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进行“创编”舞蹈和“创编”歌曲,或把简短音乐编成舞蹈,这都能培养幼儿的独创性和探索精神。例如有位教师选择了《在农场里》这首简单的歌曲让幼儿编唱。结果幼儿编唱了他们所熟悉的许多小动物,模唱了它们的跑叫声,为歌曲增编了许多新歌词。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唱着自己编的歌曲,发展了想像力,增强了自信心。大班的孩子在已经学会了一些节奏乐,并掌握了各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和特点以后,让他们为自己熟悉的歌曲配节奏乐,也能培养幼儿创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