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学校管理中的“四则运算”
作者:卞恩鸿
1.加法
求两个加数的和的运算叫做加法。在小学数学里,一般把加法定义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记作:a+b=c,其中a与b叫做加数,c叫做a与b的和。显然,“加”是运算的方法,“和”是运算的结果。
学校管理中,“加”是管理的方法,“和”是管理的结果。如果把教育、教学、教研、后勤工作看作“加数”,它们的合并就构成学校的工作也就是“和”;如果把学校的办公室、教导处、教研处、总务处等行政部门工作看作“加数”,它们的合并就构成学校的工作也就是“和”。如果把德育、体育、美育、安全、卫生等管理工作看作“加数”,它们的合并就构成学校的教育工作也就是“和”……
学校管理并不是子工作的简单合并,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加”的方法才能保证“和”的质量。比如,学校管理由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个环节组成。“执行”环节又由组织、指导、协调、控制、激励五项主要管理活动。学校管理的四个环节要注意“有机结合,有序运行;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阶梯式发展,螺旋式提高”。学校管理要遵循“方向性、系统性、民主性、规范性、有效性”等基本原则,要科学、灵活运用“行政、思想教育、物质利益、法律、咨询参与”等基本管理方法。
加法的运算定律之一是加法交换律。在学校管理中通常运用到加法交换律。为了使管理人员更多地熟悉学校的管理工作,校级班子成员或中层干部之间可以采取轮岗形式培养干部,特别是年轻有为的副校长日后可能主持学校工作,更需要轮岗培养他们的管理水平。
当加数为0时,则补充定义:a+0=a,0+a=a,0+0=0。学校管理中,当某项工作的有效性为100%,另一项工作的有效性为0时,其实就是干一项工作,另一项工作白干。素质教育是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如果培养的学生“智商高品德差”,那么就是“次品”甚至是“废品”。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爱心教育等多种教育手段的灵活、综合运用才是科学的教育、完整的教育。学校管理中不可能工作都干不好的,所以不存在“0+0=0”这种情况。
人都喜欢得到领导的表扬奖励,教师也不例外。表扬奖励教师,要擅用“加法”:多表扬,及时表扬,在公开场合表扬;物质奖励要多多益善;精神表扬物质奖励的人数多多益善。但是,表扬奖励时切忌“一俊遮百丑”。
2.减法
求两个数的差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小学数学里,一般把减法定义为“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记作:a-b=c,其中a叫做被减数,b叫做减数,c叫做a与b的差。
学校管理中,要善用“减法”:一个人能做好,就不用两个人;两个人能做好,就不用三个人……一个部门能做好,就不用两个部门;两个部门能做好,就不用三个部门……要注意“人尽其才”、“有为有位”,切忌“有位无为”、“有职无权”、“有责无任”、“有名无实”……特别是副校长不能出现“有×无×”现象,否则班子不团结,出现能量负增长,管理的有效性负增长。
从定义可知,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表扬奖励要擅用“加法”,反之,批评惩罚要善用“减法”。少批评。在私下场合批评。对事不对人地进行批评,批评惩罚的次数、人数越少越好。尽量不批评惩罚教师。但是,批评惩罚时切忌“一过定终身”。
根据减法定义可知:a-a=0,a-0=a。学校管理中,做到赏罚分明容易,但是做到功过相抵困难。谁能没过错?功臣也犯错。如果教师偶尔犯错,千万不能“杀一儆百”。教师是人,不是猴子。如果教师从来不犯错,也没有立功,其实就是功臣,应该表扬奖励。
3.乘法
求两个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法。在小学数学里,一般把乘法说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记作:a×b=c,其中a与b叫做乘数或者叫做c的因数,c叫做a与b的积。
学校管理中亦可运用“乘法”。每位教师素质就是加数,根据乘法定义,加数相同,求和才可以简便。如何使加数相同?根据“师资立校”观点,要大力进行师资培训。学校在师资培训上可以坚持“三个一”:每周各科教学活动——一次青年教师沙龙,一次集体备课,一节教学观摩课;每月各科教研活动——一场学科教学讲座,一堂学科示范课,每人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随笔或教育叙事;每学期各科教研活动一每位教师走出校门听课或学习一次,请专家来校讲学或上示范课一次,举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一次。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前面乘法定义不包括乘数是1和O的情况,因此补充定义:a×1=a,a×0=0;当a=O时,0×0=0。学校管理中虽然不会出现只有一位教师或没有教师教学有效,但是根据乘法的补充定义,我们管理者要注意部分教师的教学无效,这会对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有效性大打折扣。
4.除法
在小学数学里,“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记作:a-b=c,其中a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c叫做商。
学校管理中,学校工作总量就相当于被除数,副校长的职数就相当于除数,副校长的分管工作量就相当于商。校长是班子的组织者、指挥者、协调者、合作者。校长在班子分工方面,要广泛征求班子成员意见,根据班子成员的特长分工。校长在工作中,要注意“放权”。“放权”时要注意均衡,不能几个副校长间明显不一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能让教师看出来,否则“言轻”的副校长不好开展工作。
中层干部管理方面,同样用到“除法”。学校具体工作总数是被除数,中层部门个数是除数,部门分得的工作量相当于商。在分工方面,部门正职是部门负责人,是部门主持人,与副职同样分工,比如: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人事(职称)、宣传、文书、档案管理等工作;教导主任具体负责招生、学籍管理与教育管理等,两位副教导主任分别具体负责教学常规管理、教务管理等工作。
如果两个整数相除不能得到整数商,那么被除数中最多含有的除数的个数,叫做不完全商,所余的部分,即被除数减去不完全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叫做余数。
校级班子分工时,工作不应全都分给副校长,校长自身也要分管部分工作,如人事、财务等,特别是财务,因为每年的财务审计或校长离任时,财务是热点问题,有问题是校长的。这就是运用了“有余数除法”。
学校财务管理方面,通常用到“有余数除法”。学校在平时采购用品、日常开支和平时节假日福利,不是都把钱用光的,总考虑年终对教师有所交代,根据学校财力多少发点“压岁钱”的。就是年终福利,也不是都把“家底子”分完的,总留点以后急用。
从除法定义可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在学校管理中,要注意这点。如果充分调动副校长与中层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扬他们的长处,相信管理过程的有效性、管理工作的成果性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则不然。
在除法中还补充定义:0-a=O(a≠0),因为a×0=0。在学校管理中,校长不能无视副校长和中层干部的存在,不能事必躬亲,否则“事倍功半”,失去大家的支持,自己也吃力不讨好。
一位好校长肯定可以带出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班子肯定可以带出一个好教师群体,一群好教师肯定可以带出一群好学生。校长如果能够灵活、准确地运用“四则运算”的方法,就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