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的理论反思

作者:吴 建




  复习课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常见课型,大致有三大类型,即随机型复习课、阶段性复习课、总复习课。相对于随机型复习课安排上的临时性、不确定性,单元复习课和总复习课已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的常态和惯例,几乎占到了总教学时数的1/3以上。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复习课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整体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可小视。
  课程教学进入复习环节,与“新授”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学内容与课堂”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新授课学生面对的是“未学内容”,复习课学生面对的是“已学内容”。这就决定了复习课在教学基点、教学过程、目标任务等方面有别于新授课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
  
  一、复习课的教学基点要作新调整
  
  教学好比旅行,旅行前必须知道出发点和目的地。复习课教学前必须弄清学生的基本状况,明确学生的原有准备状态,它是进行复习课教学决策,确定教学基点的客观依据。
  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教学,这是教学要坚持的准备性原则。经历一回新授课教学,学生的准备状态会是怎样呢?一般说来,教师可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鉴别和诊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学”与“不学”不一样。新课内容会不同程度的纳入学生的认知领域,只是不同学生在掌握的数量和质量上有差别。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整体上会高于新课教学前。就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言,情况要复杂些,受学生头脑固有价值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情感悦纳、态度认同和价值追求程度不一定随认知“水涨船高”,有时甚至会出现某种程度的“逆反”。另外,仅凭一回新授课就能将课程教学的所有终极目标全部实现,这也是不现实的。忽视复习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复习课持敷衍态度,只能是教育教学的“浪漫”!
  在弄清学生准备状态的基础上,科学把握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的教学基点,还要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复习课的教学基点只有确定在最近发展区的恰当位置,才能在新授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作重点转移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总教学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目标体系,其达成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其具体的目标任务是不相同的。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呢?这首先要看新授课已达成什么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新授课通常的教学过程是按书本编排顺序,逐框逐课向前推进。每堂课都要完成特定数量的未知内容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上,这就意味着,单靠新授课,学生学到的只能是“一个”“一个”的知识,学生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认知倾向,难以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在新授课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理解新知识是教学的主线,必要的“作业”,虽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环节。但也是为巩固“理解”服务的。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有时还需把现实的复杂问题作简单化处理,为了教学进度,“应用”环节也只能是“必要”的,难以多角度深入反映现实全貌;新授课的任务和进度压力,往往容不得学生长时间对所学内容仔细品味、体验感悟。而知识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飞跃需要一个反复反省、反复实践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新授课教学只能完成课程总目标的一小部分,只能为总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基础。依据布卢姆等人的观点,课堂教学的认知目标按学生掌握程度可依次分为六级,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根据现实的实践经验,高中政治新授课教学能达成第三等级即“运用”水平,就算满意了。就情感价值领域的目标来说,布卢姆等人依据价值内化程度,由低到高共分五级,依次为:接受(注意)、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凭实践经验,高中思想政治新授课教学能达成第二等级即“反应”水平就算不错了。通常情况是,在课堂教学的特殊氛围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会有明显触动,而到了课堂之外,学生的思想行为改观不大。上述分析说明了复习课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由以上分析可知,贯穿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有: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支离破碎与学科知识整体性的矛盾;理论浮离生活实际的矛盾;内隐价值观念与马克思主义价值期待的矛盾。由此,复习课教学过程的目标重点自然就在于:第一,帮助学生整体建构、系统把握书本知识,防止学生对知识孤立片面的理解;第二,帮助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较复杂的现实问题,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创造新的情境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促进学生的价值取向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看齐。
  
  三、复习课的教学过程呈现新要求
  
  第一,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复习课与新授课教学的内容对象是相同的,但内容对象所处的时间、地点、条件发生了变化。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复习课与新授课之间有着长短不等的时间间隔,其间社会现实生活各领域的重大变化和事件与高中生联系密切的部分,必然要求反映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来。为此,有时书本观点要作修改,有时教学内容要作增删。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在处理同一教学内容时要留意是否有这方面的新变化。
  第二,内容重点要作新切换。新授课已逐框逐课对各知识点有重点地作了全面教学。复习课是不是无“知识点”可上了呢?不是,复习课教学的“知识点”在于“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它就是复习课教学的“重点”了。这种“关系”就方向性来说可以是横向的联系、纵向的联系、发散的联系、网络交叉的联系。就性质来说,可以是生活逻辑的联系、理论逻辑的联系、非逻辑(想像和联想)的联系。如果某些“关系”又链接着学生的易错点、社会生活热点,这也就成了复习课教学“重点的重点”了。
  复习课教学就是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努力寻找和发现“关系”,以整体建构所学内容。使知识网络化、观点系统化,以对知识全面准确的理解去综合运用知识、体验感悟知识。最终实现课程教学的总目标。
  第三,教学方法要作新选择。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内容既具有科学真理性,又具有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导向性。在新授课中,启发式教学固然是最基础的教学方法,但对于有些价值超前的观点“启而不发”,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常见现象,此时就不能讳言“灌输”了。而到了复习课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有自己的“发言权”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相对成熟了,可以与老师和同学开展“交往”了;复习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在于上文所言的“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关系”,“关系”的寻找和发现需要引导、启发,需要自我建构,不宜采用“灌输”的方法了。所以,以交往理念统领复习课教学,“启发与交往交融”,这是复习课教学方法的应然选择原则,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依此原则灵活安排。
  第四,教学节奏要求加快,思维要求提高。复习课教学用时一般要远少于新授课,这自然要求复习课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必须做到“跨度延伸广,节奏轮动快”。否则难以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的这一特征客观上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能做到熟练记忆,并能超越时空、前后联系、综合贯通。这对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教学期”。实践表明,如果学生课前能作好必要的复习准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思维能力就会发展很快,成绩会突飞猛进,反之,成绩滑坡也会很快。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复习课只有准确把握了“复习环节”特殊的教学规律及其要求,才能走上科学规范的轨道。在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复习课的某些传统教学模式亟待科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