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教会学生对自己的一生负责

作者:陆春华




  责任障碍,是各种不负责任心理和行为的统称。这些障碍,有的表现为某种非正常的心理状态,有的表现为某些行为的失常。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责任障碍,如破坏公物、乱扔纸屑、抽烟喝酒、拉帮结派、沉迷网络等。责任障碍,不仅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处理不当还会引起不良后果,甚至酿成悲剧。因此,学校和教师重视研究学生的责任障碍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一、中小学生责任障碍的主要表现
  
  1.对自己不负责任。
  首先,表现为不良卫生习惯,如乱扔纸屑垃圾,随地吐痰,践踏草坪。其次,不良的审美情趣,如佩带首饰、穿奇装异服、出口成“脏”。第三,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如骑车闯红灯、约见陌生网友。第四,不良学习习惯,如上课不专心听讲,抄袭作业。第五,缺乏进取心,三心二意,意志薄弱。第六,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有调查表明:25%被调查学生想过自杀;浙江13.3%中小学生曾计划自杀,4.2%考虑离家;上海市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其中曾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人数也达到15.23%。
  
  2.对父母家庭不负责任。
  每当刮风下雨、天气变化,校门口送雨伞、衣服的父母总是成群结队。但学生似乎并不理解“天下父母心”是高度责任心的表现。他们在家庭生活中以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在学校生活中则无视校纪校规和老师的耐心教育,追求不健康的个人需要,有的甚至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这些不负责任的现象使父母伤透了心。有人曾经比较中日两国青少年崇拜的偶像,日本青少年最崇拜的人中,父母排在第一位;中国青少年的父母却被毫不留情地挤出了前三位。
  
  3.对集体不负责任。
  缺乏集体观念,对大扫除、卫生值日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甚至出钱请人代做;不珍惜班级荣誉和形象;上课打闹,破坏课堂纪律,影响老师正常上课;个别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只顾埋头学习,不关心班级事务,不愿担任班干部工作;对班级中的不良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少年交往,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4.对国家不负责任。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但我们的中小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不能把今天的努力学习和全面发展与明天建设祖国相联系,也不能把今天的努力学习和自己的未来、生存和发展相联系,缺乏刻苦学习的内驱力。更有甚者是放任自己,自甘堕落。
  
  5.对他人生命不负责任。
  当前部分中小学生在学习、经济、就业以及情感等方面的问题,缺乏积极有效的处理方式,部分人还因此产生心理问题。加之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了他们对他人的漠视。由于缺乏抵御挫折的能力,他们面对困境,轻则怨天尤人,重则采取报复他人、毁灭他人的极端方式,未成年人、杀伤他人的案例与日俱增。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弑母,某地中学生奸杀幼女……这些案件虽说带有偶然性,但偶然中存在着必然因素。
  
  6.对异类生命的漠视。
  据统计,目前我国至少有三千万青少年受到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困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通过摧残异类生命来释放内心的压抑。如清华大学某学生用硫酸伤害黑熊;中小学生残忍伤害小动物,随意践踏草坪、破坏公共设施现象较为严重。春暖花开时节,随处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青少年学生手拿花枝柳枝嬉戏打闹,他们完全没有因为这种损花折木破坏公共资源的行为而感到羞愧。
  
  二、中小学生责任障碍的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为“望子成龙”,片面地关注智育,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更少关心子女心理方面的发展变化,使得青少年在社会化初期就打上了“社会化欠缺”的烙印,成为今后社会化发展的障碍。大学生马加爵杀人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其行为严重背离了社会的教化。这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其实与家庭教育有关。
  
  2.学校教育的偏差。
  审视我们的学校教育,不难发现:分数教育走向了极端。分数从促进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可怕的“魔杖”,教师和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而对学生在校表现出来的各种不负责任的现象没有足够认识,特别是对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一俊遮百丑”。徐力就是一个在老师眼里“品学兼优”的学生,却用榔头将自己的亲生母亲活活打死。这不仅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更是学校教育的偏差。
  
  3.社会环境的影响。
  透视当今社会,不负责任的现象比比皆是。一些营业性网吧、录像厅无视国家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任其出入。一些电子游戏厅、网吧,为追求利润还为未成年人提供食宿方便。“黄”、“赌”、“毒”等不良诱惑的影响,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思潮泛滥,导致道德缺失,责任障碍加剧。
  
  三、解决中小学生责任障碍的相应对策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时常听到我们的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真难管,家长说什么也不听,我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了……”其实他们的问题多半出在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孩子,缺乏对孩子的足够尊重。家长应该首先从改变自身做起。出现问题,不要一味埋怨孩子,而要冷静下来,帮助孩子共同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其次不要只看学习成绩。家长过分看重学习成绩,正是孩子苦恼的问题。笔者调查过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都说喜欢读书,却不喜欢考试;如果没有考试,会更喜欢上学。应该提倡家庭教育民主化。有了问题,全家共同讨论,让孩子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
  
  2.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应该有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科学的评价机制来作保障。首先,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机制。制定考评内容和标准,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对教师的考评,要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可以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的发展,以便明确自己今后的成长道路和努力方向。对学生更要树立整体评价观,强调在评价时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既关注结果,又不忘关注过程,使这两方面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如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
  
  3.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各界能否肩负起各自的保护责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将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应当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加大对“黑网吧”的打击力度,加强对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积极开设校园网;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对中小学生优惠或免费开放;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加强青少年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加强优秀精神产品的创作生产,满足青少年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