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任务的探索

作者:郑志平




  在一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世界著名大学的14位校长汇聚一堂,在聊到他们眼里的中国留学生时,都得出近乎相同的结论:中国学生不但勤奋,而且聪明、有礼貌,但是他们不足的地方就在于缺乏挑战精神。《体育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各阶段的心理特点提出心理健康需培养的不同方面,特别强调个性心理品质(如敢于竞争,敢于挑战),拓展体育的功效已成为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
  
  一、教师在学生接受任务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和动力
  
  案例 水平一《未来战士》
  任务 通过游戏激发孩子敢于面对、敢于竞争、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强烈的团体意识,学会与人合作。
  课堂状况回顾 本堂课的教学主体是二年级的孩子。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外星人入侵地球,为抢救地球,未来战士不畏艰险,终于找到了制服外星人的“激光刀”的教学情境。在寻找“激光刀”的过程中,面对障碍,我要求学生要敢于挑战。我发现总是班里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争着做“未来战士”,而素质能力一般的学生则露出了畏难的神情,可从他们眼中我也看到了跃跃欲试的渴望……为了让那些渴望参加又有些胆怯的学生来参与,我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后,告诉他们:未来战士是需要互相能量支持的,要想找到“激光刀”,全组同学都应到达终点,这样才能聚集到最大能量。这就告诉孩子们在游戏中需要能力强的帮助能力较差的,帮他们通过障碍。随着一个个障碍的克服,学生们都沉浸在各自角色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使用了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消除了学生畏难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敢于面对,勇于挑战。“爱、信任、勇气、公正、动力”这五种力量,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五种力量,也是成功与失败的区别所在。所以教师在学生接受任务时,特别是一些对学生个体而言有一些难度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时要注意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和动力。
  策略
  1,给予信心。让他相信自己能完成任务。当学生在面对具有一定难度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时,产生了望而生畏的心态,这时,老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来完成任务,使之对这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充满了兴趣。
  2,给予动力,让他们能坚持完成任务。应当善于用语言、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内部动机,让他们感觉到能完成任务是一种很有意思、很有成就感的事。只有当学生对此任务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时,他们才会为此付出努力的代价。这不仅与情感的倾向、真挚和深刻程度有关,而且还取决于教师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方法。
  
  二、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中要给予一定的启发性指导和帮助
  
  案例 水平三《信任背摔》
  任务 通过背摔练习,让学生获得挑战自我、战胜自我、重新认识自我的成功感,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和相互负责、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课堂状况回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为载体,布置挑战性任务的形式,启发学生开动脑筋:1,要完成好这个游戏,你认为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2,当站在平台上准备向后倒时,你有何感想?3,你胜利完成挑战后的感觉如何?对于水平三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去体会去感受,最终在老师的指引和自己的努力下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分析 如何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这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任务驱动,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热情,获得成功。在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去实践,要求学生既要进行身体练习又要开动脑筋去思考,这个任务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相互启发、协作完成,更需要老师悉心的点拨、指导。在此探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要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案供学生参考,老师再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出评价,引出动作要领,这样总结出来的要领显得非常自然,水到渠成。
  策略 学生刚从依赖于老师的传统课堂转入自主地来完成富有一定挑战性任务上来,常常感觉千头万绪无从入手,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把学生扶上“马”,这种扶持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调动和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创造动力。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练习。教师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建议和补充。但教师提供建议时,切忌将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启发思路、介绍方法,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2,互相交流,共同合作。在完成有难度,有挑战性的任务时,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那就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和同学进行切磋,与老师进行协商,老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
  
  三、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时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鼓励
  
  案例 水平二《龟兔赛跑》
  任务 通过情境游戏,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精神。提高其兴趣。
  课堂状况回顾 在游戏中,有一只“兔子”在快速跑到兔子因为骄傲倒在树边睡觉的地方时,边上的同学都焦急地说“快快到树下睡觉”,可是“兔子”就是不睡觉,急得“乌龟”们都说:“老师老师,这只‘兔子’不听话!”游戏无法继续,我耐心地问他为什么那么做?他说:“老师,第一次因为兔子太骄傲了,所以他比输了。可我不是一只骄傲的兔子,我不想睡觉,我要争第一!”“哦!原来是这样!”面对这只“兔子”,我选择了这样评价方式:“你真是一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帮小兔子改正了错误,可是老师现在是要求你按故事情节来进行游戏,老师想你一定会做得更棒!”听了这话,学生们对任务的完成更加有信心了,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分析 老师在学生完成对自身有一定挑战的任务时,学生并没有按照要求来做,但是他表现出了自己对情境故事的独特理解,虽然使游戏出现了暂时的中断,但是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老师批评他的话,会让他认为上课时老师说一是一,不能自由想像,从而使学生失去想像空间,创造能力被扼杀。教师选择了在肯定他想法的基础上,再对他的任务做出正确的评价,指引学生进一步努力,使他在以后对这样的任务能完成得更好。
  策略 在一项有挑战性的任务完成后,老师应正确指导评价结果,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成败归因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对任务结果的评价,不仅是解释了以往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
  1,评价要实事求是。在学生完成某一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评价。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应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评价。因为评价可以使“学优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今后能有更多成功;使“学困生”不至于过分自卑,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争取今后的成功。所以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时不论结果完成得怎么样都要给予正确的评价,这评价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是要让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争取今后的成功。
  2,评价要以鼓励为主。一般说来,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评价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性格特征。如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起的作用更大些,对高年级的学生,通过集体舆论来进行表扬或批评,效果更好。对自信心差的学生应多一些鼓励与表扬,对过于自信的学生,则应更多地提出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之处。
  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我们都期望他们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渴望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那么我们就应该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条件。在强身体、健体魄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直面挑战,敢于挑战,善于挑战,使自身的心理更健全,人格更完善,素质更全面,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成为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