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突出“五性”问活课堂

作者:吴建强




  美国教学家哈尔莫斯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但认真审视,不难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问题思维含量偏低,学生思维空间不足,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缺乏主动性和有效性。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认为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突出“五性”,优化提问,放飞学生思维。
  1,突出趣味性,使课堂充满活力
  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生动、有趣、富有魅力,教师除了借助游戏、故事、直观形象的教具或课件等手段增强学生的兴趣,更要从知识内容本身出发,设计趣味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让学生画圆后提问:“凭什么说,这个圆心就是这个圆的中心呢?”问题一出,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想尽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抓住时机,以此牵出半径、直径等诸多问题的教学,可谓“动一发而牵全身”。这样的问题,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向模式,引起学生强烈的思维冲击,使他们对教学内容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源自学生内在的需求比外在需求会更持久稳定。
  2,突出冲突性。使课堂充满动力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抓住教学重点,设计冲突性问题,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产生认知失调,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采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同分母和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接着提问:“像1/3和3/7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这里,充分利用“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怎么比较”的矛盾,引起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不协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使思维的大门始终敞开着。
  3,突出操作性,使课堂多姿多彩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精心设计操作性问题,加大学生参与操作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启动思维,学会探究,增长智能。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教师给每个学生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硬纸片,然后提问:“你能想个办法,使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吗?”学生带着问题,运用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的方法,创造性地想出许多办法: “我将两个梯形拼在一起就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我只用其中一个梯形,把它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然后把它们的面积合起来……”,“我也利用一个梯形,在一边补上一个三角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只要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减去三角形的面积就行了”等等。学生围绕问题,在操作、讨论、评价、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形成鲜明的自我意识,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4,突出挑战性,使课堂智慧绽放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智能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挑战性问题,刺激和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并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需要经过努力不断克服困难才能获得成功,即要让他们“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在学生知道能用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后,教师提问:“你能把手中的小棒剪成三段,使这三段小棒摆不成一个三角形吗?”这样的问题,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受到了很大的思维冲击,个个跃跃欲试,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反思,学生终于发现当两根较短的小棒的长度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时摆不成三角形,反之,当两根较短的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时能摆成三角形,这时,新的知识已慢慢形成……
  5,突出开放性,使课堂个性飞扬
  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提出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例如,在教学“同分子和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再写出4/10、3/6、400/1000、7/9、3/12、69/100、12/20、5/10几个数。接着提问:“你能比较出哪两个数的大小?”由于问题的开放,使学生萌发了多种新奇又富有个幽默想法:
  生1:4/10<5/10(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生2:3/6>3/12(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小)
  生3:4/10<8/9(因为4/10小于一半,8/9大于一半)
  生4:69/100>12/20(12/20=60/100)
  生5:4/10>3/12(4/10>4/12,而4/12>3/12)
  正是这些个性化的见解、这些不同的声音才使我们的课堂洋溢着创造的激情,弥漫生命的活力,这才是真正的精彩。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出“五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提问的方式、方法没有固定模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综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