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校园开放岂能“昙花一现”

作者:贾宪章




  时下,随着校务公开的不断深入,“校园开放日”犹如一朵眩目的花朵在装扮着大大小小的育人园地。许多学校以此为契机,旨在多开几扇学校与家庭、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家长与教师沟通的“窗户”,达到提高育入水平和规范育人行为的目标。这无疑是不断完善的学校民主建设工作的一大进步。然而,这朵“民主的花朵”在绽放的过程中常常如昙花一样,其“开放”虽有款有型,有板有眼,但其稍纵即逝的绚丽与芬芳却让人无从品味也无暇评说,只好远远背离了原来的设想,让主办学校、参与学校、参与的家庭和社区等一切育人活动一过“开放日”,就变回了原形。为让校园开放不致“昙花一现”,学校管理者,必须练好“内功”和“外功”,迈过三道坎。
  首先,要迈过准备和服务的“坎”。一是准备工作须全面细致。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管理者在制定方案时应该全面考虑到预设目标、开放主题、开放内容、具体工作安排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成员的具体职责和分工、不同部门具体任务、人员到岗时间等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周详并落实到人,并事先强调不同人员的工作标准及质量要求、时间限制。二是服务工作须周全到位。邀请时不能只告知活动时间、地点,更要讲明白活动的目标与预想、过程设计、期望的效果等,这样才便于参与者提前做好准备。
  其次,要迈过内容和形式“坎”。一是展示内容须全面而真实。“校园开放日”所展示的内容一定要全面反映学校师生的真实面貌和实际水平,不能过度粉饰,也不能有意雪藏;同时,不能只局限于便于操作的课堂教学,班队管理、实践活动、行为规范教育,甚至是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应展示。有条件的可以全过程进行细节展示。这样,参与者才能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才能有效地加强校与校、家与校、师与师的沟通,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二是展示形式须新颖实效。“校园开放日”在形式上不能只习惯于某一种方式而乐此不疲,也不能只局限于这种方式而不求突破,应考虑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充分展现学校教育教学状况。除了依托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外,还可以举行汇报展示、交流研讨、育人沙龙等形式。无论哪种形式,在准备时都应考虑受邀请群体的自身因素,活动的方式应该满足其接受能力,这样才会有效地让大家共同研究解决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有的学校在“开放日”里把同一主题的实践活动放在几个班级分别进行展示,邀请不同学校的专业教师和家长们在一起研讨,这样的方式便于比较也易于判断,有效地调动起了大家的热情,大家在畅所欲言和各抒己见中深化了对实践活动课教学的认识。
  再者,评议和反馈坎。一是评议须畅通和真实,学校管理者应该考虑到参与者不同的评议能力、评议角度和评议的可信度,创设不同评议渠道和评议方式,既有活动执行者的自评和互评、专家的点评等公开的评议活动过程,又有网络评议、热线评议以及不同形式的反思活动,真正聆听到各方面不同的声音,努力避免活动中“东船西舫悄无言”的无奈出现。二是反馈须及时和实用。学校管理者应该精心组织评议反馈这一环节,认真对待来自兄弟学校以及学生家长的建议,仔细分析,找准症结,制定整改措施。这样才会不断提升学校自身的育人能力,让校园开放活动充满迷人的魅力。
  校园开放活动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创新活动形式,才会在校务公开这片温暖的阳光里嫣然绽放,不再是“昙花一现”而是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