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浅论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情意性

作者:马宽斌 蒋 萌




  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决定了美术学科属于独特的情意行为,当前,美术教育中情意性的加强已是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强化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对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试从五个方面分析教师运用情意性策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1 创设意境,激情导学
  
  美术教学活动是在教师设计的特定情境和一定的生活空间里发生的。教师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情境,让教学活动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随即产生强烈的求知冲动和欲望。教学意境的创设,可以考虑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布置一个优美宜人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对鲜明形象的感知和探求本知的激情,体验美术教育情境中蕴涵的生命意义。第二,创建一种澄明畅快的心境。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宽松、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中含蓄、潜在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浮动起来,并生发开去。教师与学生同时以情人境,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万物。在美术课堂里,视觉与听觉的同时效应,音乐与美术的通感,都能将师生引向艺术的伊甸园。借助其他学科的辅助,如语文、地理、历史、计算机等,全面作用于人的感官机能,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以诚实纯净的心态,接纳多元文化,多元艺术。第三,营造一种自然而幽深的意境。如上《图腾柱》一课(广西版《美术》教材第十四册),就可以运用展示大量象征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的图腾柱作品图片,播放有关图腾崇拜的影片,提示这些图腾与各民族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吸取丰富的人文内涵,并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美,受到图腾图案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建立起积极的学习心态,保持良好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产生执着痴迷的探索情怀,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发挥奇思异想,很快地进入创作状态。
  创设意境,激情导学,是应用情意性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策略。通常,在这种美好的情趣和教学氛围中,促进学生的情感与外部世界相应融合,感知教师提供的真实形象,初步弄懂美术教学内容所表达的本来意思,借助形象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同时也促进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教材相接,了解美术材料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了解间接知识和真实生活的联系,将自己原有的生命体验和新鲜材料相结合,产生一种新的体验。如此促进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以材料为中介,在一种美好的情趣和氛围中产生交流和对话的欲望,享受表达和聆听的喜悦。师生在这和谐融洽的情境中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愉悦,同时步入一个知识的广阔天空,达到美术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 引导感悟,主动求知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对学习内容(物)及其所隐含的意义(神)心领神会。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神与物的有效对接,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而情意性策略的积极介入,则是达成这一学习目标的关键所在。例如《美化我们的校园》(广西版《美术》教材第十一册),要求学生综合所学有关美术造型和设计的知识,根据实地考察,结合自己的创意,对所在的校园进行全盘的规划。这里涉及到色彩的选择,艺术与建筑技术以及实用价值的有机结合。教师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经验和书本知识相联系,进行思考,通过校园设计这一实践,掌握设计技法,初步了解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规律。教师可启发学生:原校园设计存在哪些不合理性,要做怎样的改进才使得它更合理更实用更美观?启发本身就是一种误解的过程:首先是渗透在知觉中的感悟。学生对校园设计存在一种感性的认识,距离教学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于是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要求与学生认知之间的矛盾、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已知和未知的矛盾。在美术设计课的教学中,这种矛盾往往就是学生发展的动力。教师的启发,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以往积累的知识经验,以一种适合其认知的方式重新组合并呈现出来,形成某种新的结构,学生的求知兴趣在把握世界中得以发挥。其次是渗透在想像中的领悟。即学生运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心理背景,对学习内容引起相关的联想、想像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可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去寻找“我最喜欢的学习乐园应该是怎样的环境”,对新校园作理想的构思。再次就是渗透在情感中的体悟。即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将自己对学习内容和情境体验与自身的生命体验等感情活动紧密地融为一体,深入对象的情感,为设计的对象注入生命。教师走入学生的设计思维领域,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其深化感悟,顺势而为,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构图。
  情意性策略能促使学生在感悟中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快乐,产生更为强烈的求知愿望,引发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学活动中,只有以情引趣,趣中藏知,学生才会主动求知,满足其探索欲,达到更高层次的愉悦。所以师生总是在双方的教学活动中,对内容的感知、理解、解释、欣赏、运用都会受到自身情感的影响。由此,在特定情感影响F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又会作用于情感,引发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3 触动心灵,自由驰骋
  
  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学内容或情境的自由交往与自然融合,是学生在对所学知识和情境感知的基础上,情感和想像的相互渗透与契合。教学是认知活动,更是情意活动,因此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和形象,让学生以自己具备的情趣与品位,在与其交流的过程中,达到情感的激动、情趣的激活和品位的提升。例如《桥》(湖南版《美术》教材第十四册),通过欣赏图片和模型,带领学生获得大量的古今中外名桥信息和知识,分类了解桥的材料,以及桥的设计原理。尝试采用纸板、树枝、竹片、塑料板、易拉罐、碎布、铁丝等材料进行设计创作。在桥的模型设计及制作中,教师将桥进行分类展示,并动手演示制作过程,鼓励学生运用身边的材料,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对当前材料和以往经验进行变异、重组、加工,构成新的体验对象。
  材料的多样化为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不断发现及变化的材料同样使师生精神振奋不已,是从外在的诱因人手,引发学生内在因素的激发,非常很巧妙地应用了情意性策略。美术教学中通过学生心灵与教材或情境的情感联系,通过情意感知和想像的相互渗透,通过想像和已有材料或经验的自由交往,教学所提供的材料就能逐渐融入学生心灵,成为学生心灵起飞的载体。在激发学生情意行为的情况下,自由的创造和创造的自由,让学生心灵升腾起自由的快感。
  
  4 注重体验,感受境界
  
  是指学生与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产生共鸣,多向的协调互动,学习美术完全成为情意性行为。由此导致学生的精神从教学本身超脱出来,达到超越自我,超越自然,步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例如《远古的呼唤》(湖南版《美术》教材第十四册),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