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浅谈物理新课程“三维学习模式”的教学策略

作者:孙早利




  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在此理念下构建的所谓“三维教学模式”,是指一个完整的物理教学过程,是由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教学方式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要求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将由教师在室内讲解教材的单一活动让位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立体式和开放式教学活动。
  
  一、自主学习式
  
  作为一种学习模式,“自主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及应用过程,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身处情景之中。在各种疑惑的引导下,主动地搜寻、分析、处理各种信息,亲身体验发现新知的成功喜悦,开发潜能,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物理的习惯。帮助学生学会解释实验现象及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和探究方法,促使形成“自主学习”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总起来说,其基本的环节如下:
  1.自主预习。要抓住预习教材这个关键环节,向学生讲明预习的意义和好处,及时布置预习提纲和思考题。对那些重点的概念、定理和定律,要诱导学生把精力花在理解上。如对牛顿第一定律,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其三层意思: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教师的重点指导,会让已经按要求进行预习的学生感到有所收获,而没有预习的学生则会有失落感,从而逐步认识到及时预习和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2.自主交流。在自主交流过程中,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参与、勇于参与、主动参与。在这里,教师是学生自主交流的合作者、引导者。对教材上较难的部分,估计学生在预习中难懂的概念和规律,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在教师点拨下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同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和补充,逐步完善、弄懂弄通。例如,在讲授“楞次定律”时,要抓住对“阻碍”这个关键词语的理解、点拨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懂得其内涵。
  3.自主归纳。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归纳知识点,总结方法,感受体会与收获。例如,学习“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一节,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例题归纳运用定律解决有关问题的基本思路: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分析过程特点;③确定等温变化前后的p、V状态,并分别写出表达式;④运用定律,列出方程求解;⑤讨论解答结果。通过这样的归纳小结,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系统,且条理清晰、理解透彻、运用自如。
  4.自主运用。要求学生做练习时认真审题,运用概念、公式和规律写出解题思路,列出式子,做出解答,并对答案进行讨论。例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后,让学生想一想:速度为零,加速度是否一定为零?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是否也越大?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后抢先回答,对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课后共同讨论,甚至争辩。
  通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科学运用,为学生创造开放而多元的自主学习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不断在创新而自主的教学环境中多次获得成功,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二、合作学习式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它们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填补。
  在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往往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末,它经常要和其他的教学结合组成的形式:诸如教师的演示、讲授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相结合。因此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营造合作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愉悦感。比如学习电磁感应时,先分组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小组内每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实践,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进行总结。再在组员间交流,如有争议的再进行实验验证,然后全组总结,得出普遍规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2.把握合作契机。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
  一是在动手操作时合作。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一些实验操作活动必须在合作中才能发挥最有效的作用。况且,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就明显不足。这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比如,在高一教材中的实验《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好实验,当实验中用两根弹簧秤互成角度拉力时,还要同时记下结点位置和细绳的方向以及两个弹簧秤的读数。一个人很难完成,通过两个人的合作能顺利地完成实验,让他们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当然,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的方式和方法,掌握合作的技巧,确保实验圆满成功。当学生品尝到合作成功的甜头时,合作的意识便慢慢地在他们的心中扎下了根。
  二是在产生疑惑时合作。有些开放性的甚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例如,在《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教学中,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了解电流表的结构和特点,找出不理解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相应看法,如:①为什么电流表中线框所处的磁场不是匀强磁场而是均匀的辐向分布的磁场?②电流表的刻度是均匀的,为什么欧姆表的刻度不均匀呢?允许通人的最大电流由什么来决定?电流表的内阻由什么来决定?等等。课堂上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进行探究,可让学生自行拆开电流表对照挂图,观察电流表的内部结构,启发指导学生利用公式和力矩平衡推导电流表工作原理进行探究等。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讨论的团队精神;另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好体现了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