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评与互评
作者:曹利群
1.以师评为镜,学会评价
小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不强,在课堂中开展自评与互评之初,一般不会很好评价自己和同伴,往往是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为参照点,特别是他们所尊重的人的评价,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这个阶段老师的评价尤为重要。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方面的进步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老师经常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答问、作业等准确、公正、肯定的评价是学生学会认识自己,进而学会评价他人的一条基本途径。如:“你的计算基本准确,如果格式像课本那样讲究点,那就更好。”“题目虽然做错了,但看得出你在思考,继续想想,相信你能行。”……学生在许多次的“教师评价”过程中,学会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反馈自己的学习,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自己与同伴的学习,从而学会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2.找准“某一点”,进行自评
小学生大多数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认识水平上,这种认识水平体现到评价能力上就表现为他评能力较强,而自评能力较弱,往往很难意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教师应抓住“这一点”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或作业做出自我评价,把最能表现自己进步或不足的某一点找出来进行交流。
如:在学生学习完绘制统计图后,要求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学生说:“我的统计图颜色漂亮,格式正确,使人看了一目了然。”有的学生说:“我运用了起始格,而且绘制的是横向条形统计图。”“我画的统计图歪歪斜斜,不够工整。”“我忘记写数量单位了。”“我每一格代表的数据太小了,所以一张纸画不完统计图。”
就这样,学生你一语我一言找到了这个“某一点”,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判断、自我认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这既是知识的再现,同时又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反思,为学生提供一个足够的自觉自悟的机会。
3.抓住闪光点。进行互评
互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是学生参与、实践和体验学习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互评时思考、判断对方的对错,就是一个知识循环反复的过程。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在评议时容易只看到优秀学生的“闪光点”,而忽视了其他学生的“闪光点”,这就要求学生在互评时尽力找出同学的“闪光点”,再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希望和改进的办法。这样既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又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矫正功能。
我在教完加减法验算后,请一名平时成绩一般的学生在黑板上计算839+507并验算。第一次算完后,我让学生开始对他的计算评议:
生1:“他把数位对齐了,只是没算对。”
生2:“我认为他应该做完后仔细检查一下。”
生3:“他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是很熟悉。”
在同学们的第一次评议后,这位同学不好意思地进行第二次计算。一面算,下面就有学生小声喊:“再检查一下。”“别急,注意退位点。”同学们友好的提示使这位同学终于在第三次计算时算对了……
互评活动就是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还能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平等的心理环境,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育,促进发展。
4.在争论中。提升评价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间的争论其实也是一种相互评价,这种评价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后,我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进行判断:“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它的1/2,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就已经分成了两个对立的阵营开始讨论,随后我就让两个阵营分别派几位代表进行辩论。
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问: “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反方代表回答道:“是。”正方代表举起其中一个半圆,问:“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1/27”反方代表点头回答:“是啊。”正方代表又问:“既然是1/2,你们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
这时,反方另一个代表从手中的圆形纸片上随意剪下一块,问:“这是分是两份了吗?”正方代表回答:“是啊。”反方代表问:“这是这个圆的1/2吗?”正方代表小声说:“不是。”反方代表继续追问:“既然不是,你们为什么同意这种说法呢?”正方所有学生都服气地点了点头,这时有一个学生提出:“如果说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它的1/2,这句话就对了。”全班同学连声说:“对、对!”
正是这样的争论,反映出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和构建知识时的障碍。在相互的争论交流中,他们能够有效地利用错误信息,感悟错误所在,牢固建立知识体系,用自己的语言诠释着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评价能力。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课堂中的评价在尊重、宽容和等待中进行,在欣赏、发现和激励中进行,在和谐、主动和引导中进行;让学生在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和无限的生机。
(作者单位:常德市三岔路小学,湖南常德,4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