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小提问,大智慧
作者:姚 芸
一、注重导思,促进理解
优化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提问,应从启发、导思入手,促进幼儿对问题的理解。俗话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说明提问贵在一个“巧”字。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要像一颗石子投入水中,马上就能激起层层波澜,有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我们都知道,开放性的问题比封闭性的问题具有更强的导思功能,教师的提问要能使幼儿积极动脑,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秋天的树叶》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先让幼儿欣赏全文,然后提问:“听了散文,你想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加深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
在《萝卜回来了》的故事中,我将“故事中都有谁?萝卜到了哪些小动物的手上?”改为“为什么小兔子送给别人的萝卜又会回来了呢?”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引导幼儿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且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导思性。
二、丰富想像,拓展思维
优化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提问,教师要设计能培养想像力的问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的确,想像力是智力发展的体现,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翅膀,是好奇心向创造力的延伸。如果将故事中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为“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还有什么好办法吗?”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故事原文,他们可以凭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大胆想像,拓展思维。
在《小猴卖“0”》中,我先出示“0”形状,请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这一问,马上就把幼儿的思维调动起来,他们有的说是鸡蛋,有的说是游泳圈,也有的说是数字0……我接着又提了一个问题:“小猴卖‘0’,谁会来买?买来干吗?”这时的答案就更多了。我提具有想像力的问题并不追求惟一正确的答案,而是使幼儿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具有丰富想像的答案,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上《乌鸦喝水》时,用投石子的方法喝到水已经不成为惟一的答案,我问幼儿:“假如你是乌鸦,你还会想到哪些好办法?”孩子回答:“把石头放到水里,水就弄脏了,喝了不卫生,我会找根吸管,这样轻轻松松就能喝到水了。”……多么生动、流利的语言,这不正是具有想像力的问题引发的功效吗?
三、充分推理,大胆创新
优化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提问,应注意充分展示推理过程,而不是过早、过急地去寻求统一的认识。推理是思维发散性、多向性的高度概括。推理性的提问,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刺激幼儿主动地进行思考,要有利于幼儿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允许孩子有各种不同的答案。
在《小羊和小狼》的教学活动中,针对两只羊为什么会掉到水里去的原因,我引导孩子具有发散性的思维推理:“两只小羊碰到这种情况后,该怎么办?”孩子们作出了种种推测:“两只小羊想出公平竞争的方法,谁胜了,谁就先过桥。”“可以采用轮流的办法,这回你先过,下次我先过。”在我的引导下,幼儿想出了好几种办法,在充分推理、大胆创新中,激发了幼儿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语言课上,我给小朋友讲《小鸡和小鸭》这个故事,当讲到小鸭不小心掉入一口枯井时,我就让小朋友想个好办法救救小鸭子。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让小鸡去把小鸭的妈妈找来。”“打110电话让警察叔叔来帮忙。”“放条长绳子下去把小鸭子拉上来。”“在枯井里灌满水,小鸭子就会游上来。”小朋友想出了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些答案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教师具有推理性的提问,为幼儿设置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创造能力。
四、鼓励提问,双向互动
优化语言教育中的提问,应提出具有双向性的问题。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切进步都是由疑问开始的。如果只有老师的提问,没有幼儿的提问,也不能收到很好的启迪效果。我的做法是,在向孩子提问的同时,引导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这样的互问互答才能使其语言流畅,思维深刻。让幼儿学习提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听故事后鼓励幼儿对不理解的词、句子进行提问,也可以鼓励他们在阅读时针对某一画面进行提问,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内容进行提问,或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提问。在讲了《金鸡冠的公鸡》后,我启发幼儿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如:“假如猫和喜鹊不来救公鸡,会怎样?”“猫和喜鹊明明知道公鸡要上当,为什么每次都让公鸡看家?”“公鸡一再上当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使幼儿进一步学会提问的方法,不断提高提问的水平。
看图讲述,是让孩子学习提问的有效方式之一,我经常会引导幼儿思考以下问题:“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谁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老师,看能不能把我给问住?”……久而久之,孩子们会长出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会更富有人性地成长。
五、情趣生动,投其所好
优化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提问,要把握提问的时机,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对问题赋予情趣,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在讲《小兔乖乖》时,我以兔妈妈的身份提问:“我是兔妈妈,我敲门的时候要说些什么,我的兔宝宝才会给我开门?”这样的提问对幼儿更有特殊的吸引力,因为幼儿在听故事时很容易产生移情,会让幼儿直接地产生设身处地的情感体验,很快就进入故事的情景和氛围中。这种抓住幼儿情感特点的提问,会使幼儿乐于回答,答得真切、深刻。
运用幽默、诙谐的问题调节枯燥乏味的活动气氛,孩子们富有趣味性的回答也能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如在讲《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时,我会问幼儿:“你最喜欢故事中的什么地方?为什么?”“你觉得故事中哪个地方最有趣?为什么?”孩子回答:“我觉得猪八戒走到家门口又摔了一跤最有趣了。”“我最喜欢猪八戒馋得流口水的样子。”“我觉得猪八戒摔得鼻青脸肿、一瘸一拐的样子最有趣。”……孩子们富有童趣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倍感可爱,把教学气氛推向高潮。
总之,问题虽小,其中却蕴涵了大学问,用得好就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教师要不断更新提问意识,优化提问技巧,让提问能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作用。
(作者单位:吴江市黎里镇中心幼儿园,江苏 吴江,21521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