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让环境追随幼儿

作者:周桂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何为幼儿园环境?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环境不仅仅是对幼儿实施良好教育的背景,而且是一门特殊的潜在课程。因此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将环境同各种教育因素及幼儿需要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环境的创设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一)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成为环境的主人
  我们邀请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倾听他们的声音,使创设的环境更适合幼儿需要,更有利于幼儿发展。在园里将幼儿所到之处都列为教育环境,将游戏、认知、生活、语言等各方面内容渗透在教室、卧室、走廊、墙面等地方,使其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环境。如在幼儿园的楼梯上,粘上不同颜色的小脚印,便于幼儿区分上下楼的方向和位置,形成有序的常规;在卫生间粘上小动物洗手的示意图,提醒幼儿讲究卫生,学会洗手的方法;在活动区,设计一些标志,用来告诉幼儿物归原处,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平时的活动中,将幼儿活动时的表现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将他们的作品和照片张贴在适合幼儿欣赏的地方,幼儿来园或离园时,都会兴奋地拉着家长的手来看,家长的欣赏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
  根据课程生成与之相适应的班级环境。如:发现大班幼儿喜欢看图书,由此生成以书为主题的教学内容。这个主题又分成几个小主题:书宝宝的产生、给书宝宝治病、制作书签保护图书、组建自己的图书馆等活动。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是创设主题墙,并对主题墙进行分区。讲书宝宝的产生时配上相应的图画布置墙壁;给书宝宝治病时组织幼儿开展修补图书的活动,让幼儿认识到保护图书比修补图书更重要,由此引导孩子制作书签和书套;为了使大家有更多的图书看,最好有我们自己的“图书馆”,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图书拿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看。同时在主题墙上创设图书馆环境,请幼儿轮流当图书管理员,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
  
  (二)对环境进行动态管理,让幼儿与环境对话
  课程环境的动态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环境的创设要根据教育和幼儿发展需要不断发展变化。二是指在不断更新环境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例如:在创设帮助幼儿认识四季变化规律和特点的班级环境时,我们采用留、变、添、减的方法。如表现树木的变化,让幼儿用皱纹纸折出迎春花、桃花粘贴在树杆上以表示春天来了;随着气候转暖,让幼儿取下迎春花,添上桃子、补上叶子,表示夏季树叶茂盛、花儿结果;到了秋天,再让幼儿把绿叶换成黄色、红色、棕色的叶子,在秋风中飘落满地;到了冬天,光秃秃的枝头上落满雪花。这样,四季的景色在幼儿的参与下不断地变化。又如在为幼儿园各个场所设计相关标志的活动中,幼儿在水龙头旁标上不浪费水的标志,在楼梯旁标有不准爬楼梯扶手的标志;在水桶旁贴上排队接水的标志……让幼儿与环境对话,让动态的环境激起幼儿活动的欲望。对动态的事物感兴趣是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幼儿总是喜欢通过自身的运动了解环境、参与环境。因此,我们必须为幼儿提供动态的环境,让他们有机会去接触变化的事物,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变化过程。在各个区域根据每个主题的不同随时添加操作材料。如在科学活动区域中,教师从教育目标出发,精心设计并慎重选择投放材料,如橡皮泥、积木、海绵、布、乒乓球、螺丝钉、磁铁等多种材料。激发幼儿产生好奇,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与物质环境发生作用,进行有目的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反复实践,并与同伴相互合作,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而且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等。
  
  (三)适时利用家长资源,拓宽课堂环境创设
  很多教育因素需要教师“慧眼识金”。抓住机遇。自从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后,幼儿经常议论神舟六号和飞行员。一天,一个小朋友拿来一个用瓶子制作的火箭,说:“老师,这是我设计的神舟飞船。”小朋友们都争着来看。我们趁机组织了“我设计的神舟飞船”活动,还把那个小朋友的妈妈请进课堂,让她教孩子们用废旧材料制作飞船。制作之后,将幼儿作品放在展览区,供幼儿欣赏、玩耍。
  
  (四)以良好的精神环境,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教师做幼儿的大朋友,以平等的合作者身份参与幼儿活动,注重给幼儿之间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如通过角色游戏等活动教给幼儿与人交流的方式方法,体验不同角色的感情,使幼儿学会换位思考。使孩子认识到,他们是班级的主人,为了让我们班真正成为一个“家”,需要所有小朋友爱这个“家”,爱这个家里的所有“成员”。
  
  二、良好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营养餐”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在不断地看到自己对客体作用的结果中得到调整、扩展和深化的。
  
  (一)焕发幼儿的自我意识,增强自我约束力
  通过出游、参观访问、室外游戏等活动,可以让幼儿担任一定的角色,发展他们的责任心和互帮互助的良好行为。由于环境的变化和新奇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吸引力,这时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平时难以遵守的规则和行为习惯,弥补平时教育的局限。
  
  (二)作为正式学习的延伸
  在集中教育活动之后,幼儿在相应环境中通过材料的操作来复习巩固与应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内容丰富,有些能通过教师组织的活动实现,而有些则要通过游戏、自由活动等非正式学习来实现,如培养交往能力、独立自主性等。从幼儿的角度来看,适当的环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社会是幼儿密切接触的一个生动有趣的大课堂,我们从幼儿发展需要出发,组织幼儿踏青、远足、秋游等活动,让幼儿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全新的活动使幼儿兴奋不已,成功的喜悦与自豪不言而喻。活动后幼儿又通过讲述、绘画、游戏、展览等多种形式,充分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幼儿在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中,兴趣盎然,快乐无限,其身体素质、探究欲望、良好个性获得很好的发展。“请进来、走出去”是达成园内外教育力量整合的最佳途径。我们请警察叔叔教幼儿学做交通小指挥;请小朋友最爱的爸爸妈妈来园讲工作、教技能;结合有关节日及一些社会时事,让幼儿到小区广场、敬老院等场所,进行参观、演出等。幼儿进入社会环境,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对于不良现象,我们引导幼儿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使幼儿能够初步做出积极的应答。如:发现广场的草坪被人们随意践踏时,发现有的游客乱扔垃圾时,我们随时启发小朋友想想:“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引导孩子去想去做,促进了幼儿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三)有利于幼儿个体全面、充分的发展
  在自然环境或创设的活动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水平自选活动,轻松自主,不受局限,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任思维和想像自由驰骋,并体验成功及活动过程的愉快,增进交往,发展社会性和健康人格。如他们会在自己的作品前驻足,给同伴介绍作品的内容,增加了幼儿之间交流的机会,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要时刻渗透教育目标,引导孩子参与,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在与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孩子们主动发现、创造玩法、积累经验、体验成功。在活动区这个小天地里,孩子们有探索、有感受、有交流、有表达。正可谓“环境即教育,教育在环境”!
  (作者单位: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山东 利津,257400)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