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初探

作者:樊忠明




  目前中学正在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为生物学科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课标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那么,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实施新课标的进展又如何呢?利用支教的机会,我们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仍是以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改变;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而实验教学则根本没有展开。这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本文从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着手,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少生物专业教师,新课程改革成为无米之炊。一是一些农村中学从来就没有专业生物教师;二是由于中考不考生物学,不少初中生物教师转教其他学科,导致生物专业教师流失;三是由于近年高考恢复了生物学科考试,各地高中打响了争夺生物教师的人才战,导致农村中学生物学教师流向城镇,造成农村中学生物学师资更加缺乏。
  2.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新课改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比如教学中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首先自己应该是个研究者。农村中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固守着传统的“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幅图,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面对教育变革,就不那么容易接受。
  3.学校经费紧张,教学设备硬件短缺。新课改需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加上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生物学科常被作为一门“弱小”学科看待,教学和实验的设备严重短缺,许多农村中学缺乏实验器材,更没有生物学实验室。尤其是课改新教材在编排上不仅十分注重情境教学,更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和训练,这都需要大量的现代化的学具和教具。而农村中学的现实条件与此相差很远,无法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实验课开设也遇到了很大的障碍,新课改也就很难展开了。
  上述这些情况,使得有些农村中学教师对新课改存在等待观望情绪,还有人认为在农村中学无法进行真正的课改。针对这种状况,在农村中学如何开展课改呢?我们支教组经过研究认为,要一下全部克服以上的困难才去实施新课改是不现实的。实施新课标的关键是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为此,首先组织支教点学校的相关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新的教学理念。然后寻找突破点作为课改教学实验示范课,最后在支教点学校全面展开。
  
  二、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实施新课改的对策
  
  面对目前农村中学实施课改的后滞现状,为了使生物学科实施新课标能真正地开展,拟提出如下的对策建议。
  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充实农村中学生物学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培训,是农村中学生物学新课标实施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但农村中学要吸引外来人才比较困难,所以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办法是鼓励在职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特别是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新课标培训,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校本培训。但目前的培训仍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如培训覆盖面不够广,身处一线的农村生物教师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内容以教育理念的传播和改革的理论的探讨为主,而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指导较少,许多教师在实践中仍感到束手无策。下乡送教的培训方式,让一线的农村生物教师能亲自听到名师的示范课,并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就会有所收获。
  2.充分利用农村当地资源,开展生物实验与科技活动。新课标强调生物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高度重视实验,但农村中学的现实条件相对较差。农村中学生物新课改应立足现有条件,勇于创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展开。新课标中很多的实验,都可以利用农村资源和当地材料设计。如关于生物学实验材料的来源问题,一方面可通过发动学生到野外采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利用综合实践课或课余时间创建自己的生物园,让生物园为生物学实验课提供材料。这样既解决了实验材料的经费问题,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符合新课标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
  3.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保障新课改正常进行。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与合作,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为了保障新课改教学能正常进行,农村中学要积极与所在地的医院、农科所(站)、附近城区条件较好的中学等建立联系,争取得到技术、器材、药品(试剂)等方面的支持。目前正在开展“普实”工作,农村中学应抓住机遇,在自己克服困难、自筹资金的同时,积极争取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购买生物学教学和实验的设备设施以及配套的计算机、音像设备、视听资料,使新课程改革能确实有效地进行。
  (作者单位:上林县中学,广西 上林,530500)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