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对校本培训有效实施若干问题的探析
作者:许晓红
存在为“研究”而研究,片面强调立课题、产成果、树形象、造声势,并未真正在研究上下功夫,在实践中去探究,在实效上做文章,这种功利主义“研究”必然有背于校本教研开展的初衷,同时也滋生不良的学风和教风。
三、校本培训若干问题的消解策略
将教师在职培训重心下移,形成一个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校本培训机制,是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毫无疑问,已启动的各具特色的校本培训范式在繁荣学校文化、提升办学质量、促进师生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功能效应。然而,种种在职教育的误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质量。
1.设置校本培训的专业指导机构
针对目前校本培训中的目标不明、内容过杂、组织无序等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组建一个校本培训的专业指导机构,以规范校本培训,使其走上制度化、组织化的发展之路。英国作为最早实行校本培训的国家,在校本培训的运作中不仅设有专业发展委员会组织机构,而且配有专业指导教师。前者由学校、地方教育局、大学或地方教师中心代表组成,其职责主要是为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提供建议、协调和监控;把教师培训计划与学校全局发展规划相联系;提出年度优先发展项目;为学校教师培训的具体内容提供建议。而专业指导教师则负责校本培训工作。鉴于我国校本培训的强劲走向及其生成的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在现有培训机构的框架内,整合教研力量,建立中小学校本培训的专业指导机构,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指导队伍,这是保证校本培训健康有序运营的重要举措,有效组织、管理、监控和评价校本培训,保证校本培训的质量。
2.构建校本培训联合体
鉴于目前部分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规模小、教师少、资源配置不全和经费紧张等现状,协作性强的培训方式更难以运作。因此,建立校际教学科研联合体,实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优化配置,联合开展校本培训,以期共同发展,其意义远非在于缓解许多中小学独立承担校本培训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为不同学校的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以此推动区域教育的发展。需知,校本培训不是闭门造车,既需要借鉴他校有益经验,同时还需专业引领。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情形下,联合体的构建对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强调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校本教学研究是以学校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围绕学校的教育实际问题而展开的指向师生共同发展的研究活动,它是一种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的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从本质上讲,校本教研只有全体教师参与,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当然,校本教研并不是游离专业力量而自行其力,并不排斥理论指导和专业研究者涉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仅靠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易使培训空乏无力。这就要求高校有关机构、各级教研部门与中小学建立平等对话式的合作伙伴关系,采用PDS(专业发展学校)这一运作机制,为校本培训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支持。
因此,必须重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建设,确立“有效”的校本培训评价体系,理性对待科研在校本培训中的地位和价值,提高校本培训的信息技术含量。
(作者单位: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安徽 合肥,230000)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