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谈论伟大问题的校长=伟大的校长?

作者:梁 伟




  “蝴蝶效应”的故事已广为人知。说的是自然界一些重大变故的初始因子往往非常微弱,表征也不显著,但历经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会在短期内完成滚雪球般的累计,当表征变得明显时,已发生重大变故。有人把这一现象简洁而形象地表达为:一只蝴蝶在巴西雨林中扇动翅膀,却导致了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飓风。笔者读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冯大鸣先生的《“蝴蝶效应”给校长的启示》(以下简称《启示》)一文,对“蝴蝶效应”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在《启示》一文中,教授不仅讲了两个与“蝴蝶效应”相关的精彩故事,对其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分析,且在结尾提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今日教育界的误会——只有谈论伟大问题的校长才是伟大的校长。对此,笔者以为,一心谈论或眼里只有伟大问题的校长,并不见得就一定是一位伟大的校长一
  《启示》一文中的两个故事分别是《青蛙与睡莲》和《“大事”还是“小事”》。前者说的是青蛙与睡莲共处一个池塘。后来,池塘流进一些可刺激睡莲每24小时增长一倍的化学污染物,严重威胁到青蛙的生存。若睡莲在50天内可覆盖整个池塘,而青蛙阻止睡莲生长的方法需要10天付诸实施,问:什么时候池塘会被睡莲覆盖一半?池塘被睡莲覆盖的面积达到多少时,青蛙才有可能采取行动去挽救自身?对此,冯先生给出的答案是在第49天时,池塘会被睡莲覆盖一半,青蛙最晚应“第40天时采取行动,这时睡莲覆盖池塘的面积小到千分之一。并进而分析到,校长把制定规划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一环固然重要,但学校管理上的某些微小变故却不能充分估计到。它们在初期也许并不显眼,似乎远离工作中心,无关大局,校长对此也并未放在心上。但它们所产生的影响力却如同“蝴蝶效应”般呈指数级增长。当校长意识到危机来临时,往往已错失了化解危机的最佳时机,最终只能看着学校的发展大业遭受重大甚至是致命的打击。
  后者讲的是甲校高三(1)班一位语文老师周某在讲评学生作文时,先点评了两篇优秀作文,接着又评析两篇较差的作文,却与一篇较差作文的作者曹鼎鼎发生了“顶牛”事件。周老师找该班班主任杨老师反映情况,杨老师因正在一心争创文明班,对此态度暖昧,甚至还委婉为曹鼎鼎辩护。周老师又去找年级组长金老师理论,同样没有得到理想的解决。一气之下,周老师连请三天假,不来上课。金老师着急,向教导主任汇报。主任在行政会上提了此事,校长却马上打断他的话,认为这是无原川的小事,不能影响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大事的讨论,让教导处和金老师自已商量解决……对此,冯教授层层递进,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指出:(1)周老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反思自己的教学套路。学校领导应意识到,作为学校业务骨干的周老师尚且如此,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会如何?学校所制定的发展战略规划能否由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去付诸实践?……(2)周老师和杨老师都是“认真负责的人”,两人却为各自心中的目标“认真地”竞争着。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甲校教师队伍中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缺失。学校上下普遍缺乏大局观念,这究竟是“大事”还是“小事”? (3)假如周老师“病假”后仍精神不振,再次发生顶撞事件,倘若更多的课堂有更多类似的“小事”发生……甲校是不是就离重大危机——高考滑坡——不远一了呢?
  看到这里,笔者不由得想起了西方的一则民谣,可以说对“蝴蝶效应”和这两个故事作了形象化诠释:“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铁蹄;坏了一只铁蹄,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其实因“小事”成功或失败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而大凡取得真正成功的校长往往是极为重视一些所谓的“小事”的,他们易从这些“小事”中预感到其潜在的问题和危险,并进而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解决。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头脑中存在着一个错误意识,即认为凡是“伟大”的或“成功”的校长都应是高瞻远瞩的、运筹帷幄的,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干“大事”上,对学校里的一些所谓“小事”则可由他人代为解决,大可不必劳心费神。而且,若是较为关注一些“小事”,易被学校中层领导和教职工以及其他同行评判为缺少魄力与能力,很难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
  诚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的最高领导者,校长应站得高看得远、抓大事,有良好的大局观,应尽量做到“无为而管,有为而理”,应成为博学多识、具有过硬业务本领的教育家;严谨务实、具有非凡工作能力的管理家;高瞻远瞩、具有远大眼光的战略家;纵横捭阖、具有超强应变能力的社会活动家,不应过多重视一些琐碎事务,以免被误解为“小”校长。但对于一名成功或者真正“伟大”的校长来说,学校的很多“小事”亦应时时关心,处处留心,不可因一些“小事”不在发展规划之中而放之,不可因一些“小事”看似简单而忽视之。殊不知“小事”与“大事”的转化也许时间极为短暂,而等意识到“小事”的危险时,住往已造成严重的损失。
  鉴于此,笔者以为一名“伟大”的校长不仅应有雄才大略、过人的胆识,而且对学校里的一些“小事”亦不应缺乏细心、思考和重视。尤其对于教师间、师生间、学校中层领导之间的一些“小摩擦”,更应慎之又慎。对于教师,校长要真心爱护,诚心关怀。在时刻关注他们的专业成长的同时,不忘关心他们的情感、娱乐需求、生活现状、子女上学情况等“小事”,因为教师最容易从一些具体的事去看校长的人格,而一位校长在教师心目中能否取得威望也往往由很多具体的“小事”来决定。因此,当遇到评职称、长工资、分房等事,教职工产生心理障碍、嫉妒他人、埋怨领导、心理不平衡的情况时,校长更应比平常多一份细心与关怀。多与教职工谈心,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对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充分满足;教师问工作上所引发的小摩擦,校长要适当地加以过问。对于师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小事”,校长在积极放权相关负责人处理的同时,也要给以适当的重视,必要时应开会专门分析讨论。对于中层领导,校长要尽量做到人尽其才,人符其位,多多尊重他们的角色与地位,给他们以自我才能展现的机会。避免他们之间可能因“互相不服”或对校长某方面的不服,而导致一些不必要“小事”的发生。同时,对于他们之间已发生的一些“小事”,如不支持对方工作,相互不理解等,校长应倍加重视,应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迅速化解他们之间的误解,为学校的大发展营造一个团结进取的和谐氛围。
  总之,校长需重视的“小事”还有很多很多,必须时刻重视发生在单位内部的任何微小的变化,好的微小变化要加以利用,坏的微小变化要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作为领导者应经常重温孔夫子的一番话:“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大意就是说,洞察隐微之理,大概算是达到高妙的境界了吧?……隐微之理,是事物变化的微小征兆,吉凶结局的隐约显露。君子发现隐微之理便相机而动,决不拖延一天的时间。而校长若要达到孔夫子所说的“君子”境界,自然需要时时有危机意识,并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如此,方可真正成为一名“伟大”的校长。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